在Java 虛擬機規范中,對這個區域規定了兩種異常狀況:
a.如果線程請求的棧深度大于虛擬機所允許的深度,將拋出StackOverflowError 異常;
b.如果虛擬機棧可以動態擴展(當前大部分的Java 虛擬機都可動態擴展,只不過Java 虛擬機規范中也允許固定長度 的虛擬機棧),當擴展時無法申請到足夠的內存時會拋出OutOfMemoryError 異常。
3、JAVA堆 JAVA堆一般是JVM管理的內存中最大的一塊,JAVA堆在主內存中,是被所有線程共享的一塊內存區域,其隨著JVM的創建而創建,堆內存的唯一目的是存放對象實例。同時JAVA堆也是GC管理的主要區域如果從內存回收的角度看,由于現在收集器基本都是采用的分代收集算法,所以Java 堆中還可以細分為:新生代和老年代;再細致一點的有Eden 空間、From Survivor 空間、To Survivor 空間等。
如果從內存分配的角度看,線程共享的Java 堆中可能劃分出多個線程私有的分配緩沖區(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TLAB)。
不過,無論如何劃分,都與存放內容無關,無論哪個區域,存儲的都仍然是對象實例,進一步劃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回收內存,或者更快地分配內存。
如果在堆中沒有內存完成實例分配,并且堆也無法再擴展時,將會拋出OutOfMemoryError 異常。
4、本地方法棧本地方法棧(Native Method Stacks)與虛擬機棧所發揮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其區別不過是虛擬機棧為虛擬機執行Java 方法(也就是字節碼)服務,而本地方法棧則是為虛擬機使用到的Native 方法服務。虛擬機規范中對本地方法棧中的方法使用的語言、使用方式與數據結構并沒有強制規定,因此具體的虛擬機可以自由實現它。甚至有的虛擬機(譬如Sun HotSpot 虛擬機)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棧和虛擬機棧合二為一。與虛擬機棧一樣,本地方法棧區域也會拋出StackOverflowError 和OutOfMemoryError異常。
5、方法區方法區也是各線程共享的一個內存區域。主要用于存儲已被虛擬機加載的類信息、常量、靜態變量、即時編譯器編譯后的代碼等數據。雖然Java 虛擬機規范把方法區描述為堆的一個邏輯部分,但是它卻有一個別名叫做Non-Heap(非堆),目的應該是與Java 堆區分開來。
Java 虛擬機規范對這個區域的限制非常寬松,除了和Java 堆一樣不需要連續的內存和可以選擇固定大小或者可擴展外,還可以選擇不實現垃圾收集。相對而言,垃圾收集行為在這個區域是比較少出現的,但并非數據進入了方法區就如永久代的名字一樣“永久”存在了。這個區域的內存回收目標主要是針對常量池的回收和對類型的卸載,一般來說這個區域的回收“成績”比較難以令人滿意,尤其是類型的卸載,條件相當苛刻,但是這部分區域的回收確實是有必要的。在Sun 公司的BUG 列表中,曾出現過的若干個嚴重的BUG 就是由于低版本的HotSpot 虛擬機對此區域未完全回收而導致內存泄漏。
根據Java 虛擬機規范的規定,當方法區無法滿足內存分配需求時,將拋出OutOfMemoryError 異常。
6、常量池 Class文件中除了有類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等信息外,還有一項信息是常量表(constant_pool table),用于存放編譯期已可知的常量,這部分內容將在類加載后進入方法區(永久代)存放(JDK1.7開始,常量池已經被移到了堆內存中)。但是Java語言并不要求常量一定只有編譯期預置入Class的常量表的內容才能進入方法區常量池,運行期間也可將新內容放入常量池(最典型的String.intern()方法)。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