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采用兩種方式從一個函數中(被調用者),將某個有用信息傳遞到另外一個函數中(調用者)。分別是傳參方式與返回值方式①傳參方式:傳參數我們傳遞的是地址(或者值,以傳地址為重點),地址作為傳出參數,其思想是調用者將自己的棧空間給被調用者使用,然后在被調用者結束時調用者授權其使用的棧空間并不會被回收,而調用者就可以從自己的棧空間中取得有用的值;②返回值方式: 被調用者在結束是向調用者返回一個值或者是一個不會被回收的內存地址(或者值)。當然我們也可以使用定義局部變量的方式解決傳參與返回值的麻煩的步驟,但是一有所得,必有所失,全局變量由于其共享性而不是那么的安全。
我們以簡單的求和([1,n]所有整數之和),實現主函數獲取求和函數的處理結果的例子來做演示:
#include<stdio.h>void add_para(int * sum, int n){ itn i; for(i=1; i<=n; i++) *sum += i; }int add_ret(int n){ return (n*(n+)/2); //返回值}int main(void){ int n = 0, sum = 0; scanf("%d",&n); add_para(&sum, n);//傳參方式那么今天我們就重點說說返回值(地址)與傳參的那些問題。
在返回值時,我們經常會返回一個變量的地址,該地址在函數被調函數結束后不會被回收。因為在采用返回值(狹義),而不是一個值的有效地址的時候,返回其實并不起作用(或者說是返回失效)。當然返回地址也會失效,比如局部變量的棧空間在返回給主函數(調用者)時其返回是無效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上例為母本):
/*地址返回的誤區*/#include<stdio.h>int * add_ret(int n){ int sum = (n*(n+)/2); return ∑ //返回局部棧空間地址}void add_para(int * sum, int n){ itn i; for(i=1; i<=n; i++) *sum += i; }int main(void){ int n = 0,* sum = 0; scanf("%d",&n); sum = add_ret(n);//計算結果是5050 add_para(sum,n);//計算結果是5050的兩倍,當然如果不是那也不意外,因為sum指向的地址被來就已經不屬于它,被別人修改也很正常 printf("sum = %d/n",*sum);//輸出不是正確結果 return 0;}我們發現會有警告:函數返回局部變量地址。 并且打印的并不是我們想要的值,雖然這個結果是我們人為造成的(我們用main中的sum接收了一個不可控的局部變量地址,之前的計算結果5050還存在,導致最終結果是預期的兩倍),只需要在add_para()函數中將sum重新初始化,結果就會正確;但是很多情況下即使在add_para()中將sum中重新初始化為0,對于返回的局部變量地址(這塊地址在返回后并不屬于調用方,已被回收只是還沒重新利用,故原有內內容還在)我們不能人為控制。如果在main()輸出sum中內容之前系統用已經用回收的地址干了其他事,那結果就那沒有規律可循了。所以我們在返回地址時,絕對不能返回局部變量地址(棧空間)。
這塊才是今天的重頭戲,昨天晚上我寫了一段代碼,出現了段錯誤提示,代碼如下:
#include<stdio.h>#include<errno.h>#include<pthread.h>#include<string.h>#include<stdlib.h>void * task(void *p){ printf("%s/n",(char *)p); p = "hello"; strcpy(p,"hello"); //char st[] = "hello";//st指向棧區,返回的是無效的指針,不能使用 //return st; return p;}int main(void){ char str[] = "abcde"; pthread_t tid;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ask, str); char * retval = "world"; int ret = pthread_join(tid, (void **)&retval); if(ret){ printf("pthread_join error %s/n",strerror(ret));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str = %s/n",str);//str由strcpy(p,"hello");語句改變 printf("res = %s/n",retval);//retval由p="hello";語句改變 return 0;}這里str采用傳參的方式改變字符串內容,retval采用返回值的方式改變字符串內容,按理說str與retval輸出應該都是”hello”,結果卻總是那么出人意料讓人驚喜。。
編譯運行之后,我們發現只有第一個printf()輸出了個”abcde”,而后面接著是段錯誤。那么首先我想到的就是返回了局部變量地址,但是并非如此:參數指針p指向的地址并非本函數中的棧空間,pthread_join(tid, (void **)&retval);
語句將main()函數中的地址傳給了被調函數(子線程),返回是不會出錯的。而當我仔細觀察了這兩句語句之后:
我發現了端倪所在:p本來指向主線程傳給其的主線程中的地址,單單就每個語句來看:①p = “hello”;這一語句改變了p的指向(改為指向字符常量區),返回p是沒有問題的,②strcpy(p,”hello”);只負責復制不負責修改指向,就像傳參一樣。但是strcpy(p,”hello”);放在了p = “hello”;的后面就引發了段錯誤(strcpy(p,”hello”);放在了p = “hello”;的前面就不會引發),問題在于第一句修改p的指向,“hello”在只讀常量區,也就是說其之不能修改,而后面緊接著就用strcpy修改其值,導致了段錯誤。當我們稍作修改如下,問題立馬解決:
/*修改strcpy(p,"hello");與p = "hello";的順序*/#include<stdio.h>#include<errno.h>#include<pthread.h>#include<string.h>#include<stdlib.h>void * task(void *p){ printf("%s/n",(char *)p); //p = "hello";//修改地址為只讀常量區地址 strcpy(p,"hello");//沒有修改地址,原有地址在main函數中 p = "hello"; /* *注意:第八行與第九行不能同時執行,必須注釋掉一個 *但是當調換8、9行順序后可以同時執行(即9、10行一起執行) *這是因為"hello"在只讀區 *p="hello"是修改p的地址,strcpy是修改p的指向的地址中的值 *8、9行的代碼順序試圖改變只讀區的值,引發段錯誤而退出 *而9、10行的順序不會去修改只讀區的值 * */ //char st[] = "hello";//st指向棧區,返回的是無效的指針,不能使用 return p; //return st;}int main(void){ char str[] = "abcde"; pthread_t tid;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ask, str); char * retval = "world"; int ret = pthread_join(tid, (void **)&retval); if(ret){ printf("pthread_join error %s/n",strerror(ret));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str = %s/n",str);//str由strcpy(p,"hello");語句改變 printf("res = %s/n",retval);//retval由p="hello";語句改變 return 0;}結果如下(正確結果):
關于函數/線程的返回值: ①可以以指針作返回值,但是不能直接以數組作返回類型; ②可以返回局部變量,但是不能返回局部變量的指針; ③加了static的局部變量指針可以返回(加static就不再是局部變量); ④函數/線程的返回值必須是一個有效的指針。 最后再加一點:對于返回值不僅要注意棧空間,也要注意全局區、堆區。也就是說對于按址返回的方式,一定要注意在函數執行中其地址是否改變,其地址是否被允許改變,其地址的指向是否被允許改變。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