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警報器SMART簡介
2020-02-06 09:35:32
供稿:網友
產生背景
隨著硬盤單碟容量越來越大,磁頭技術越來越靈敏,磁頭的飛行高度越來越低,增長的不光是容量與性能,與此同時,數據的存儲風險也在慢慢的增長。為了實現更高的單碟容量,盤片上的存儲單元不斷地被縮小,數據信號越來越微弱。盡管通過改進磁頭的靈敏度和飛行高度可以使得系統識別這些微弱的信號,但是這些信號受到外界信號干擾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另外,越貼越近的盤片與磁頭,在高速旋轉中相互碰撞的機會也在加大。數據的安全性越來越讓人擔心了。
在這個時候,硬盤上的數據是否安全成了每個用戶必須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每個硬盤廠商所關心的問題。S.M.A.R.T(Self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監測分析報告)技術的推出便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S.M.A.R.T概念
由于目前我們的數據主要被保存在硬盤上,保證硬盤不出現故障是保護數據的根本。S.M.A.R.T是目前絕大多數硬盤已經普遍采用的通用安全技術,在啟動機器時進入BIOS設置,可以看到該選項(見圖1)。S.M.A.R.T可以通過檢測磁頭、磁盤、馬達、控制電路等器件,對于非突發性硬件故障有一定預報能力。新技術中還引入了故障弱化的概念,延緩故障發作,為用戶提供足夠時間。實際上,硬盤故障60%是機械性的,S.M.A.R.T對于這部分故障可以大顯身手。
圖1 BIOS設置畫面
目前各廠商生產的硬盤各不相同,S.M.A.R.T的實施方法也不同,但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有一個支持S.M.A.R.T的驅動器;其次,要有支持S.M.A.R.T命令執行的操作系統,如流行的Windows 9x系列等。另外,還要有一個能顯示S.M.A.R.T報警信息的應用程序。在這個基礎上,各廠商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硬盤保護性固件。比較出色的有WD數據衛士,昆騰的DPS、SPS,Maxtor的Maxsafe、ShockBlock,希捷Seashield、DST和IBM的DFT技術等。它們分別在S.M.A.R.T的基礎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展延伸,使硬盤數據更加安全。
S.M.A.R.T技術就是一種對硬盤故障預先發出警報的廉價數據保護,正因為它的廉價,所以才能普及開來。希望廣大用戶能夠利用這個資源,以最低代價完成對數據的初級保護。
安全隱患
我們知道現在的硬盤都支持S.M.A.R.T,這是一種自我監測、分析、報告技術。它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三個版本。S.M.A.R.TⅠ僅僅能夠累計計算硬盤運行中所出現的錯誤,當達到錯誤累計達到一定的次數時做出安全警告。S.M.A.R.TⅡ改進了錯誤預防系統,能夠自動對硬盤進行系統操作指令之外的讀掃描。這就比S.M.A.R.TⅠ進了一大步,平常磁頭不讀寫的地方也能被檢測和報告了。
現在S.M.A.R.T技術已經達到了第三代,S.M.A.R.TⅢ不但能夠自動對硬盤進行讀掃描,累計錯誤出現的次數,達到一定次數后做出安全警告,還增加了ECC(Error-Correction Code)糾錯功能,對磁盤工作中和自動讀掃描中所出現的錯誤進行ECC糾錯。但是,即使是S.M.A.R.TⅢ,對于磁盤的監測和數據的保護還是不夠全面的。因為S.M.A.R.T對于扇區僅僅能夠進行讀掃描,而不能對扇區狀態進行寫回測試。而且對于ECC不能修正的錯誤也無法解決。因此,僅僅依靠S.M.A.R.T技術是不夠的。
針對這個問題,每個硬盤廠商除了讓自己的產品都符合S.M.A.R.T之外,都推出了自己獨特的數據安全防護機制。其中最為先進和有效的就是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硬盤的數據衛士技術Data Lifeguar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