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list內置sort()方法用來排序,也可以用python內置的全局sorted()方法來對可迭代的序列排序生成新的序列。
1)排序基礎
簡單的升序排序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調用sorted()方法。它返回一個新的list,新的list的元素基于小于運算符(__lt__)來排序。
代碼如下:
>>> sorted([5, 2, 3, 1, 4])
[1, 2, 3, 4, 5]
你也可以使用list.sort()方法來排序,此時list本身將被修改。通常此方法不如sorted()方便,但是如果你不需要保留原來的list,此方法將更有效。
代碼如下:
>>> a = [5, 2, 3, 1, 4]
>>> a.sort()
>>> a
[1, 2, 3, 4, 5]
另一個不同就是list.sort()方法僅被定義在list中,相反地sorted()方法對所有的可迭代序列都有效。
代碼如下:>>>
sorted({1: 'D', 2: 'B', 3: 'B', 4: 'E', 5: 'A'})
[1, 2, 3, 4, 5]
2)key參數/函數
從python2.4開始,list.sort()和sorted()函數增加了key參數來指定一個函數,此函數將在每個元素比較前被調用。 例如通過key指定的函數來忽略字符串的大小寫:
代碼如下:
>>> sorted("This is a test string from Andrew".split(), key=str.lower)
['a', 'Andrew', 'from', 'is', 'string', 'test', 'This']
key參數的值為一個函數,此函數只有一個參數且返回一個值用來進行比較。這個技術是快速的因為key指定的函數將準確地對每個元素調用。
更廣泛的使用情況是用復雜對象的某些值來對復雜對象的序列排序,例如:
代碼如下:
>>> student_tuples = [
('john', 'A', 15),
('jane', 'B', 12),
('dave', 'B', 10),
]
>>> sorted(student_tuples, key=lambda student: student[2]) # sort by age
[('dave', 'B', 10), ('jane', 'B', 12), ('john', 'A', 15)]
同樣的技術對擁有命名屬性的復雜對象也適用,例如:
代碼如下:
>>>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grad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grade = grade
self.age = ag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repr((self.name, self.grade, self.age))
>>> student_objects = [
Student('john', 'A', 15),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