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的提問真的是越來越刁鉆了,之前有位盆友詢問為什么新買的顯示器感覺灰蒙蒙的,害得小編翻閱各種技術資料、打品牌售前電話騷擾,外加測試各種版本的驅動程序,都沒有找到最終的原因,一度懷疑是不是他買來的產品本身就是壞的。再度溝通時找到發現了問題的結癥,解了。
原因就出在了N卡輸出方式和驅動程序設置上。那啥,不知是什么原因,老黃在設計N卡時會把采用HDMI連接的顯示器識別成“電視”,造成通過HDMI連接的液晶顯示器輸出動態范圍(也就是顯示色域)變成“有限”,而不是“完全”了。
為什么“有限的色域”顯示會有灰蒙蒙的感覺?
大家只要在選購顯示器之前留點神,應該能注意到宣傳頁還是規格上,都會標注“色彩空間”這一項,主要有NTSC、sRGB和Adobe RGB這三種不同的標準,大部分以百分之sRGB的方式“彰顯”它有多么強大。
其實上面那三種標準都是代表顯示器能夠正確顯示出的色彩范圍(范圍越大,色彩種類也就越多),其實NTSC標準最強、Adobe RGB次之,作為民用標準的sRGB算是達標吧,它們之間的關系是:sRGB≈72% NTSC、Adobe RGB≈95% NTSC,對于我們而言,只要顯示器能達到100%的sRGB就足夠了(所謂的130%sRGB怎么算也達不到100%的NTSC,勉強接近Adobe RGB,而且基本用不上,不必為此買單的說)。
既然色域是顯示器能夠顯示的色彩范圍,那么“有限”就代表了缺失,最終導致霧蒙蒙的感覺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還在使用N卡,并通過HDMI線連接顯示器的小伙伴,快在桌面上點擊鼠標右鍵,找到“NVIDIA控制面板”選項。在“顯示”項目中選擇更改分辨率,看看下面的“輸出動態范圍”是什么,如果是“有限”的話速度更改吧。
此外哦,在這個選項中也能看到顯示器使用的是多少bit的面板(色彩深度),面板的bit數代表的并不是色彩的色域或者鮮艷程度,它指的是色彩的層次。6bit表示64灰階,8 bit表示256灰階,10 bit表示1024灰階,灰階級數越多表示顏色越精細,色彩過渡更為均勻。如果你只是游戲玩家或者一般辦公使用,8bit就夠了,但要是玩攝影、修圖片的,具有10Bit面板的顯示器才是你的菜呢。
對于DIY配件還有什么樣的問題,大家請盡管問,小編也搜集下素材,做個集合性的文章一次解決。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