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技術發展到現在,仍然無法從根本上克服這一缺陷。因為液晶面板由兩塊玻璃板所構成,中間的夾層是厚約5微米的水晶液滴。這些水晶液滴被均勻分隔開來,并包含在細小的單元格里,每三個單元格構成屏幕上的一個像素點。在放大鏡下像素點呈正方形,一個像素點即是一個發光點。每個發光點都有獨立的晶體管來控制其電流的強弱,如果控制該點的晶體管壞掉,就會造成該光點永遠點亮或不亮。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亮點或暗點,統稱為“壞點”!
2.液晶面板的等級
液晶面板按照品質可以分為A、B、C三個等級,其等級區分的依據便是壞點數量的多少。但國際上并沒有相關的硬性規定,所以各個國家地區的等級標準也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液晶面板的壞點數量在5個以內便是A級,壞點數量多于5個而少于10個便屬于B級,壞點數量在10個以上則屬于C級面板。原則上A級面板最適合于顯示器的生產制造,但液晶面板生產出B級面板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這類B級面板也大多會被雜牌顯示器廠商所消化。而C級面板則完全不適合顯示器的生產制造,大多被切割成小面積的液晶面板應用于其他領域。但也有極少數液晶顯示器生產廠商會采用C級面板,在兩三年前就曾出現過低價劣質液晶顯示器擾亂市場的風波。//本文來自VEVB武林網www.companysz.com轉載請注明
當然除了在壞點數量的多少以外,B級和C級面板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無法與A級面板相比。與A級面板相比,B級和C級面板的亮度相對不均勻、色彩飽和度相對不足、圖像色彩還原能力較差、外觀甚至有可能存在損傷。除了利用專業的儀器來判定液晶面板的級別,消費者還可以利用肉眼進行直觀的辨別。最好利用已知的A級面板進行對比,B級和C級面板立刻會現出原形。另外,面板廠商還將A級面板分為A 、A 、A這三個階梯,最優品質的液晶面板適合于對顯示質量要求更高的消費者。一般情況下,A級面板的暗點數量少于3個、亮點數量也少于3個,而亮點與壞點的總和則少于5個;A 級面板的暗點數量少于3個,并且整個屏幕沒有亮點,壞點數量則少于3個;A 級面板既沒有亮點也不存在暗點,壞點數量為0。少數液晶顯示器廠商宣稱自己的顯示器產品沒有亮點,其液晶顯示器所采用的便是A 級面板。
3.面板鑒別的方法
隨著競爭加劇和技術工藝水平的提高,液晶屏的生產廠家提高了原料標準。加強了生產和檢驗等內部質量控制,大大減少了壞點出現的頻率。檢測壞點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只要將液晶屏的亮度及對比度調到最大(顯示反白的畫面)或調成最小(顯示全黑的畫面),就會發現屏幕上有多少個亮點和多少個暗點。只要壞點的數量沒有超出一定標準,出現一個多個壞點也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低于A級面板標準。
另外,還可以利用專業的測試軟件對液晶顯示器的其他指標進行測試。比如說NOKIA MONITOR TEST這款軟件,就是消費者可隨身帶在磁盤里的測試程序。該款軟件共提供了15個選項,分別是Geometry(幾何)、Brightness and contrast(亮度與對比度)、High Voltage(高電壓)、Colors(色彩)、To control panel/display(控制面板顯示屬性)、Convergence(收斂)、Focus(聚焦)、Resolution(分辨率)、Moire(水波紋)、Readability(文本清晰度)、Jitter(抖動)、Sound(噪音)等項目。對于液晶顯示器來說,除了不能測試響應時間以外,其他的主要性能參數一覽無遺,消費者關注的壞點更是不在話下。如果顯示器的色純、對比度、明暗度有問題,B級和C級面板也就無所遁形了。
4.液晶顯示器的品牌
B級和C級面板本應該是被淘汰或用于其他用途的次品面板,但卻因為價格低廉和利潤豐厚的緣故而被少數顯示器廠商所采用。近期引起軒然大波的B級面板潛入市場事件,正是由此而來。所以消費者在近期購買液晶顯示器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液晶顯示器的品質。除非廠商明確的宣稱自己采用了A級以上的液晶面板,否則還是買口碑更好一些的品牌。顯示器絕對是當前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這種現象從CRT顯示器時代一直延續到了LCD時代。
三星、LG、飛利浦、明基、優派五大廠商在顯示器領域享有盛譽,五大廠商均在較早時間啟動了液晶顯示器市場。憑借先入為主的優勢,再加上在整個顯示器領域創下的品牌知名度,五大顯示器廠商在液晶顯示器市場獲得了眾多用戶的認可,同時也贏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眾所周知,打造一個品牌的難度是相當大的。所以對于五家一線廠商來說,使用B級面板絕對是得不償失的事情,所以它們的產品還是值得信賴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