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量的硬盤故障屬于軟故障,這些故障也占了電腦故障的很大比例,而這些故障用戶是可以自己解決的,下面,我們主要針對一些經常發生的軟故障現象,講述它們的維修技巧。
一、硬盤自舉失敗的維修
實際應用中,硬盤的自舉失敗是很常見的,硬盤自舉失敗一般有如下的故障現象:
顯示“BASIC…OK”,進入ROM BASIC。
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無效分區表。
顯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讀引導記錄失敗并進入死循環。
顯示“Operating system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沒有操作系統。
顯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讀引導程序錯誤。
顯示“Disk boot failure”,磁盤啟動失敗陷入死循環。
顯示“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COM-MAND.COM沒有或被破壞。
1.與硬盤啟動有關的引導模塊及其引導過程
硬盤自舉引導是由硬盤ROM BIOS、硬盤主引導記錄、DOS引導記錄和系統文件完成的。ROM BIOS,共8K字節,提供自檢、自舉能力及建立硬盤I/O等一系列操作,所含的硬盤自舉引導模塊是中斷例行程序INT19H;硬盤主引導記錄位于0柱0 頭1扇區(物理扇區),排在邏輯0扇區之前,包括硬盤自舉引導程序和分區信息表,扇區的最后兩個字節為“55A”,是隱含扇區,用DEBUG命令或DOS 功能調用INT 21H均無法讀寫,通常用ROM BIOS提供的硬盤中斷服務程序INT13H進行絕對讀寫,DOS分區引導記錄位于硬盤0柱0頭2扇區(物理扇區,整個硬盤劃歸DOS分區時),也即邏輯 0扇區,結束標志也是“55AA”。
系統加電時,電腦的執行流程如下:
CPU進入復位狀態井強置CS:IP=FFF:0000H,即由該地址取得第一條指令(跳轉指令)。
系統轉移到ROM BIOS程序區,執行自檢程序,若自檢成功,則發指令INT19H進行系統引導,否則揭示錯誤信息并進入死循環。
INT19H首先試圖復位軟盤系統,若成功,則讀軟盤第1扇的DOS引導記錄到起始地址為0000:7C00H的內存單元執行,繼而進入DOS,否則復位硬盤系統。
成功則讀硬盤主引導記錄到起始地址為0000:7C00H的內存單元,并執行主引導程序,若復位失敗,讀主引導記錄時出錯或硬盤物理第1扇最后兩個字節不是“55AA”,均顯示:
“BASIC…OK”轉入ROM BASIC。
硬盤主引導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找出當前的活動分區,即查看分區信息表中4個分區引導標志,當DOS分區的引導標志為80H,而其他分區為00H,就將DOS引導記錄讀到內存0000:7C00H處。
若4個分區均沒有引導標志(80H),則發INT18指令,進入ROM BASIC;
若引導標志(80H)多于1個或某分區為引導標志既非80H,又非00H,則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并進入死循環。
找到活動分區后,主引導記錄程序試圖將DOS引導記錄讀到內存0000:7C00H處,若讀失敗,則顯示:“Error LoadongSystem”并進入死循環。
讀成功則檢查DOS引導扇區最后兩個字節是否為“55AA”,正確則跳轉0000:7C00H執行剛讀入的DOS引導程序,若否,則顯示: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并進入死循環。
引導程序以AH=OINT13H指令復位磁盤系統,若失敗,則顯示: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
等待鍵盤輸入,以轉向INT19H進行重新引導。
若成功,則計算文件目錄區以及文件數據區的起始位扇區號,并讀根目錄第1扇到0050:007H處,若讀失敗,則顯示上一錯誤信息。
若正確則讀“IBMBIO.COM”文件到內存。若讀錯誤,則顯示:
“Disk boot failure”陷入死循環。
若讀成功,則由IBMBIO.COM,IBMDOS.COM和COMMAND.COM三個系統文件繼續進行DOS的安裝,在這期間若找不到COMMAND.COM或該文件已損壞,則顯示“Bo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
否則正常引導,直到出現系統提示符,等待用戶鍵入DOS命令。
至此,系統進入DOS工作狀態。
2.硬盤自舉失敗的修復
若硬盤設備正常,硬盤自舉失敗與硬盤主引導模塊、DOS引導模塊和系統文件密切相關。譬如開機進入ROM BASIC很可能是硬盤主引導記錄損壞;而引導失敗揭示錯誤信息時,則與分區信息表、DOS引導記錄和系統文件的損壞或丟失有關。對于不同的錯誤信息,應該找出其癥結所在,繼而采取與之相應的修復手法,現分述如下:
(1)修復硬盤的主引導記錄
采用硬盤主引導模塊的通用性,由另一臺正常且硬盤分區情況相同的微機上獲取該模塊,然后將之寫回發生故障的硬盤,此法簡單快捷,即使對主引導塊結構了解甚淺,操作起來也不感到困難,步驟如下:
①啟動正常的微機,并在驅動器A置一已格式化的空盤,鍵入以下語句序列:
C>DEBUG
—A 100
????:0100 MOV AX,0201;讀1個扇區
????:0103 MOV BX,1000;置緩沖區CS:1000
????:0106 MOV CX,0001;讀0柱第1扇
????:0109 MOV DX,0080;硬盤0號磁頭
????:010C INT 13;硬盤I/O中斷
????:010E INT 20;程序終結。
????:0110
—G=100
—W 1000 0 50 1
至此,已得到完好的硬盤主引導塊并寫在軟盤邏輯50H扇區。
②以DOS軟盤啟動出現故障的微機,進入DEBUG后在驅動器A置入上述軟盤,在DEBUG狀態鍵入語句序列:
—L 1000 0 501
—A 100
????:0100 MOV AX,0301:寫1個扇區
????:0103 MOV BX,1000
????:0106 MOV DX,0001
????:0109 MOV DX,0080
????:010C INT 13
????:010E INT 20
????:0110
—G=100
至此,硬盤主引導記錄修復完畢。
(2)修復硬盤DOS引導記錄
修復方法可參照上例,以選取DOS版本及硬盤類型相同的微機為宜。
①啟動正常的微機,并在驅動器A置一已格式化的空盤,鍵入以下語句序列:
C>DEBUG
—L 100 2 01
—W 100 0 501
至此,已取得完好的硬盤DOS引導塊并寫在軟盤邏輯50H扇區。
②以DOS軟盤啟動出現故障的微機,進入DEBUG后在驅動器A置入上述軟盤在DEBUG狀態下鍵入語句序列:
—L 100 0 501
—W 100 2 01
至此,硬盤DOS引導記錄修復完畢
(3)修復系統文件
系統文件是系統引導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若IBMBIO.COM或IBMDOS.COM損壞或被誤刪,可用DOS命令 SYS進行恢復,即以DOS軟盤引導系統,執行SYS C:命令,若響應“System transferred”表示已將兩個系統隱含文件傳送到硬盤,若響應“NO ROOM FOR SYSTEM ON DESTIN- STION DISK”,表示傳送失敗,原因是IBMBIO.COM必須分別占用根目錄第一和第二個目錄項,且需要硬盤數據區前端連續的存貯空間,而這些條件已被其他的文件破壞。解決的方法是借助PCTOOLSCT的MAP FLLES功能觀察磁盤映象圖,找出嫌疑文件并將其刪除,直至SYS告訴你SYS-TEM TRANSFERRED為止。
值得一提的是,SYS命令并不將COMMAND.COM送到硬盤,若要恢復之,可用COPY命令。即執行“COPY A:\COMMAND.COM C:\”
(4)硬盤的格式化
在已盡努力然而修復嘗試均告失敗的情況下,最后的辦法是將硬盤重新格式化,完整的硬盤格式化共分為三步,即初始化(低級格式化)、建立分區(FDISK)和格式化(FOR- MAT C:/S)。有關硬盤格式化的操作我們在下面專門討論。
二、硬盤使用時出現讀寫錯誤的維修
1.硬盤不能讀寫文件
硬盤驅動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突然不能調用某些文件了。
造成這種故障的原因有如下兩點:一是盤內信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自然丟失;二是用戶使用硬盤不當,造成盤內信息人為地丟失。如正當磁頭進行讀、寫操作時突然掉電或關機;再如磁頭工作時,盤體受到較大振動,是磁頭和盤片之間發生碰撞,導致盤片的用戶區數據或磁道受到損壞。
對這種故障排除的方法是,調用系統文件FORMAT.COM重新對硬盤進行格式化,然后再把備份的文件重新拷貝到硬盤。此時如用CHKDSK系統文件檢查,可能會在屏幕上顯示XXXXKB BAD SECTORS。
2.硬盤不能啟動
硬盤驅動器經過一段時間的正常使用后,突然不能引導出操作系統,如調用C盤則屏幕顯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 tion”,顯示調用了無效的驅動器。
引起這種故障的可能性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軟故障。00磁道出現軟故障是導致上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里從軟件維修的角度介紹00磁道的情況和維修方法。
在00磁道上有系統文件和硬盤自舉程序,同時00磁道又是磁頭尋找其他磁道的基準點。因此,00磁道的好壞和00磁道上信息的好壞直接影響硬盤驅動器能否正常工作。如果使用不當或某種意外的原因破壞了寫在00磁道上的文件,那么,開機以后,C盤就無法引導操作系統,甚至發生磁頭根本無法尋道進行文件讀寫。此時C盤就像未經格式化似的,因此當用戶調用C盤時,屏幕就顯示“無效的驅動器指示”。排除這種故障的方法是重新對C盤進行物理格式化、重新進行操作系統分區和重新對DOS區域進行格式化并拷入系統文件。
因為硬盤有兩個引導記錄(假定硬盤被分為一個分區),一個是主引導記錄,一個是分區引導記錄。主引導記錄的清除和重新寫入可以使用物理格式化(低級格式化)程序(LOW—FORM.EXE、DTCFMT.EXE),因而前面所述排除故障的過程中,首先使用了物理格式化。第二步是使用DISK.COM對硬盤進行分區并把分區信息登記在主引導扇區中,但它并不改變主引導記錄的執行代碼。第三步使用FORMAT.COM對DOS 區域進行格式化,由于主引導記錄不屬于任何分區,因而FORMAT.COM程序不能清除主引導扇區中的任何信息。在上述三個步驟完成以后,再將操作系統的系統文件寫入硬盤,至此,重新生成硬盤的工作才算完成,這時,硬盤驅動器已經具備了自舉的能力,可以使用了。
當用軟盤驅動器A引導操作系統以后,可以顯示硬磁盤中的文件目錄,但不能從硬盤驅動器引導操作系統。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由于系統文件沒有寫好或損壞。操作系統文件一共有三個部分組成,即兩個隱含文件和一個COMMAND.COM文件。兩個隱含文件是寫在00道上的,一旦出現故障,則主機不能引導操作系統。
排除故障的方法是,使用FORMATC:/S/V命令重新對硬盤進行一次格式化,然后把備份的用戶文件拷貝回硬盤即可恢復使用。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