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DDR3不能取代DDR2的三大理由
2020-10-26 22:23:40
供稿:網友
大家都熟悉的個人PC電腦已經伴隨我們度過了40多個春秋,在這段時間里可以說電腦的形態及模式一直都沒有什么大的改變,而電腦內部配件也是配合電腦整體發展而進行不斷更新換代。自從電腦配件中的內存被獨立出來以后,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內存的發展史上,內存被獨立出來是在80286主板剛推出的時候,內存條采用了SIMM接口,針腳為30pin,容量是256KB。隨后內存相繼經歷了EDO DRAM時代、SDRAM時代、DDR時代和DDR2時代。而隨著今年亞洲最大規模的臺北國際計算機展落下帷幕,DDR3內存終于浮出了水面。之前業界對DDR3的普及問題一直眾說紛紜,今天筆者也來談一下DDR3不能取代DDR2的幾個理由。
●前車之鑒
并不是每次升級換代都是成功的,之前也有很多新產品、新技術剛剛發布就被人們所遺忘。其中有的是出于市場策略的失敗,而有的是因為競爭對手的打壓等等而相繼退出市場。筆者在此舉一個例子:VCM虛擬通道內存,它是NEC公司開發的“緩沖式DRAM”,該技術在大容量SDRAM中采用。VCM的失敗只能歸咎于其過高的成本。在上市初期,它幾乎比同容量的SDRAM貴一倍,這也注定其前景渺茫。而且伴隨當時技術先進的DDR推出,更是將VCM內存逼上斷頭臺。除此之外,RAMBUS內存也是一個失敗的案例。
●價格是最大因素
內存廠商芝奇(G.SKILL)新近推出的DDR3-1333內存,這也是中關村首款在賣場出現的實物DDR3內存。據經銷商透露,芝奇這對DDR3-1333內存套裝售價不菲,預計零售價格將高達6000元人民幣/套,這樣的價錢足以組建一套中端游戲平臺。目前主流1GB DDR2-667內存平均價格在310元左右,而價格相對“便宜”的1GB DDR3-1066內存也在1600左右,兩者之間相差了5倍之多。
●DDR3內存的高延遲缺點
所謂內存的延遲,通俗地講就是內存與CPU、總線發生數據交換前,系統等待內存響應的這個時間周期,這個數值越小越好。打個形象的比喻,就像你在餐館里用餐的過程一樣,你首先要點菜,然后就等待服務員給你上菜。同樣的道理,內存延遲時間設置的越小,電腦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也就越快,進而電腦其他的性能也就越高。
DDR3內存依然存在高延遲的老毛病,比前輩DDR2還要夸張,就拿常規1GB DDR3-1066內存為例,標準延遲參數為CL=7,而很多DDR3-1333的延遲值甚至達到了9個周期以上。而這個通病同樣在顯卡上也有出現,目前顯卡的顯存已經出現了GDDR4顯存芯片,也是有過高延遲的缺點。
●DDR3內存的超前性
為了取代P965芯片組,英特爾相繼也推出了基于BearLake架構的全新芯片組。BearLake架構芯片組共分為集成顯卡的G31、G33和G35 Express、支持vPro平臺的Q33和Q35 Express,面向主流市場的P35 Express以及面向高端的X38 Express,共七款芯片組。BearLake架構芯片組的最大特點是支持45nm工藝制程的處理器,并支持DDR3內存。
雖然已經開始有支持DDR3內存的主板銷售,但是目前在市場還是相對少見,而且其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目前市面上主要出售的P35主板仍然以支持DDR2內存為主,其主要原因還是DDR3并沒有得到很好普及,所以主板廠商認為還沒有必要推出完全支持DDR3內存的產品。
總結:面對如此昂貴的DDR3內存,如果要普及肯定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而且目前P35相比P965芯片組,增加了對1333MHz前端總線和DDR3-1066內存的完美支持,但是現在DDR2同樣有DDR2-1066內存產品,甚至還有DDR2-1200的發燒產品。在同頻率條件下,DDR2相比DDR3具有低延遲、低價格等諸多優勢,那么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選擇DDR3內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