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說Ruby沒有函數,只有方法.而且實際上有不止一種方法.這一節我們介紹訪問控制(access controls).
想想當我們在"最高層"而不是在一個類的定義里定義一個方法時會發生什么.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方法設想為在像C那樣的傳統語言中的函數的類似物.
ruby> def square(n)
| n * n
| end
nil
ruby> square(5)
25
我們的新方法看起來不屬于任何類,但實際上Ruby將其分給Object類,也就是所有其它類的父類.因此,所有對象現在都可以使用這一方法.這本應是正確的,但有個小陷阱:它是所有類的私有(private)方法.我們將在下面討論這是什么意思,但一個結果是它只能以函數的風格調用,像這樣:
ruby> class Foo
| def fourth_power_of(x)
| square(x) * square(x)
| end
| end
nil
ruby> Foo.new.fourth_power_of 10
10000
我們不允許向一個對象明確地運用這一方法:
ruby> "fish".square(5)
ERR: (eval):1: private method `square' called for "fish":String
這一聰明的做法在 ruby 使得提供可以像在傳統語言中那樣運用函數的同時保持了 ruby 的純OO性質(函數仍是對象方法,但接受者隱式的為self).
在OO編程里,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我們在前面的章節里有所暗示的,即有關規格(specification)和實現(implementation)的區別,或者說對象被要求完成什么任務和實際上它是怎樣完成的.對象的內部工作應該對用戶保持隱蔽;他們應該只關心輸入什么和輸出什么,并相信對象知道它在內部是在做什么.如此,某些外面世界看不見但卻在內部使用(并可以由程序員在任何需要的時候改進,而不用改變用戶看到的類的對象)的方法將很有用.在下面這個普通的例子里,你可以把engine看作類的內部隱式方法.
ruby> class Test
| def times_two(a)
| print a," times two is ",engine(a),"/n"
| end
| def engine(b)
| b*2
| end
| private:engine # this hides engine from users
| end
Test
ruby> test = Test.new
#<Test:0x4017181c>
ruby> test.engine(6)
ERR: (eval):1: private method `engine' called for #<Test:0x4017181c>
ruby> test.times_two(6)
6 times two is 12.
nil
開始時,我們本希望test.engine(6)返回12,但隨后當我們扮演一個Test對象用戶時我們了解到engine是不可訪問的(inaccessible).只有Test的其它方法,像 times_two可以使用 engine.我們被要求保持程序的外部接口,也就是 times_two這些方法.管理此類的程序員可以自由的更改engine(這里,可能把b*2改為b+b,假設這樣可以提高性能)而不影響用戶與 Test 對象打交道.這個例子當然過于簡單;訪問控制的優點只有當我們開始寫更復雜和有趣的類時方能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