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選擇看這3點就夠
2021-06-10 20:14:21
供稿:網友
筆記本究竟追求的是什么?配置性能?功能?品質?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需要,除了品牌溢價之外,筆記本之所以價格會差距巨大,絕對不是某一兩個方面可以決定的。
性能重要 不是唯一
你這本什么配置?CPU、顯卡是什么?內存、硬盤夠不夠大?買本的小伙伴一般確定了自己的預算后,第一印象肯定是這些吧?不過對于筆記本來說,這種高集成度的產品光看配置不一定就正確。尤其是有些蹩腳的配置方案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比如游戲型筆記本用高配CPU+入門級顯卡,游戲玩不爽,功耗反而增大,散熱、待機時間都是減分項;明明高端本,什么都好,可是硬盤就給你配個120GB的固態,想升級?沒問題,加錢就行,少于1000元叫“超值”。嗯,就不用小編再多說了吧?
另外要提醒一點,超薄本的訴求比較特殊,基本都是低電壓處理器+中端顯卡,這種機型因為就不是游戲用途,所以也不要過分考慮游戲性能。
輕視品質有代價
很多筆記本用了一兩年后,各種小毛病就出來了,簡言之這就是品質上的差異表現。很多筆記本價格之所以高,不單因為是品牌溢價造成的。比如說結構設計是否合理,用料差別等等。舉例來說,一個小電容,低端和高端貨實現功能一樣,但是電氣特性、正負差差別巨大,成本也是幾倍起計算,雖然個體成本不高,但是一個筆記本用上百個,再乘以龐大的生產出貨數量,這個成本差異就十分明顯了。
再來說說結構,為什么商用系列筆記本能夠使用那么久?除了用料上的選材差別,就是結構設計,是否具備更堅固的防滾架設計?外殼材質是否為更不易變形的高強度合金?加固的龍骨設計有沒有?這些雖然不能體現到性能表現上,但是成本開支巨大。
不可忽略的功能差別
電腦絕對不是CPU、內存、硬盤、顯卡這幾項跑分好看就行的,功能上的差別也很重要。先說個最直觀的表現——顯示屏,都叫高分屏,有些機型就寫個鏡面高分,但是不會告訴你只有1366×768;宣傳自家產品是1080P的,還區分TN屏、IPS屏、OLED屏;超高分屏,還有追求2K分辨率還是4K分辨率的、具備120Hz刷新率的電競屏還是普通的59/60Hz普通屏,每一個差別都是百元甚至更大的差價,效果自然也是千差萬別。
再說說隱性的,比如商用本,要具備加密芯片還要有指紋識別,各式各樣的傳感器也比普通本本多不少,這些都是為了加強功能性存在的設計,但是每一樣都是錢呀!
最后說說怎么看自己的需求,先設定自己的預算,假如是5000元預算,那就看4000元到5000元價位的產品,不要看更貴的哦!確定自己是游戲為先、還是輕薄為重,亦或者商用需求更大一些,這樣區分類型,再進一步選擇比較穩妥。否則不認真規劃,那就真成了“500預算進卡吧,四路泰坦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