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年一次的歐洲杯、美洲杯、奧運會,各類球賽也讓不少人也找到了換電視機的借口,廠商也借著這股東風大搞促銷。于是消費者發現原來4K電視已經遠沒有想象中的貴。盡管國內要看到4K轉播的球賽和中國隊沖出亞洲的難度一樣大,但也會不由自主產生“既然便宜不如一步到位買個4K電視以后看大片也舒服”的想法。不過,業內已經傳出了一種說法,說這些廉價4K電視都是“假”4K。那么所謂的假4k電視是什么意思?
假4K的貓膩
受政府取消節能補貼、以舊換新等因素的影響,電視市場已經低迷了很久。為了飯碗,國內外電視企業紛紛快速切入4K電視領域,以求刺激市場需求。一時間讓人覺得,4K是未來的潮流,4K是電視行業的救命稻草,4K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視覺享受,電視廠商要不提4K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市場上各種各樣的4K電視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市場研究機構NPD DisplaySearch全球電視出貨量和預測季度報告(Quarterly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認為,如果4K電視面板能成功用于40寸等較小尺寸,那么4K電視將得到更快速地發展。相關人士還表示,得益于較低的價格和相對齊全的產品線,中國將繼續引領2016年全球4K電視的出貨量。我們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市場在售的4K電視基本上以50英寸為分水嶺。50英寸以上洋品牌云集,價格也高高在上;50英寸以下是國產品牌的天下,一反過去“新產品價格通常都很貴”的傳統,國產品牌和國產面板已經聯手將4K電視的價格推到了能逼死高清電視的水平。有消息稱中國的4K電視平均銷售價格比其他區域低了近72%,消費者自然也很樂意在價格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選擇4K電視。然而他們買的真的是4K電視嗎?答案恐怕不那么樂觀。
一臺真正的4K電視,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必須采用4K面板,二是必須要有4K解碼芯片,三是必須配備HDMI 1.4以上的接口。HDMI 1.4支持3840×[email protected]/25Hz/30Hz 或 4096×[email protected],如果視頻的幀率提高便毫無辦法,所以最好能配備HDMI 2.0接口。具備了這三個條件,4K電視才能夠處理、播放4K片源,提供一條龍的UHD視覺享受。隨著技術的進步,4K電視又多了一些新的定義,比如應支持最新的H.265解碼。H.265被公認為是4K時代最佳的編碼格式,同樣畫質的視頻用H.265編碼生成的視頻文件要比H.264小一半,也就是說H.265讓網絡在線觀看4K超高清視頻也成為了可能。
這些條件并不為多數人所知,所以很多商家就在宣傳上鉆空子,只要屏幕是4K面板,就敢說產品是4K電視。這其中,又分為幾種“坑爹”形式:
一種是既不能輸入4K圖像信號(視頻接口沒有達到HDMI 1.4)又不能解碼4K視頻(沒有4K解碼芯片)的偽4K電視,它只能把1080p圖像撐大在4K屏幕上顯示。由于消費者越來越精明,這種毫無良心的偽4K電視已經很少了。
另一種是具備了4K解碼芯片,但視頻接口依然不達標。要想欣賞4K視頻,只能外接移動存儲設備。對于不是很懂行的消費者來說,這種殘疾4K電視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不是所有的HDMI接口都能上4K。買電視之前,最好想辦法查詢HDMI接口的版本。
奸商推出這樣的殘疾4K電視,無非是為了節省成本。但實際上閹割視頻輸入或者4K解碼芯片,能節省的成本都只是小兒科,4K電視成本的大頭畢竟還是在面板上。面板涉及的技術指標非常多,除了最簡單、直觀的物理分辨率外,面板的可視角度、亮度、對比度、色域、色彩均勻度都會對電視機的最終成像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顯示規格越高的面板,價錢自然也就越高。所以降低4K面板的顯示規格,能夠非常直接而有效地降低4K電視成本。2013年,臺灣面板企業就采取了這種手段。他們主推的廉價4K面板擁有60Hz刷新率,亮度、色域、對比度等關鍵指標也表現平平。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國內還是國際的面板廠商,都要琢磨怎么省錢。降低4K面板的顯示規格畢竟在參數上實在太難看,于是RGBW面板出現了。
以索尼Bravia KDL-46XBR8液晶電視為例分析它的硬件成本,可以看出面板占據了大半個江山。所以,能在面板上省錢才是真正的省錢,閹割其他功能如同是過家家。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