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WEB Service,那么什么是Web Service?Web Service有什么用呢?什么情況下使用Web Service呢?本文就給出基礎認識。
實際上,Web Service的主要目標是跨平臺的可互操作性。為了達到這一目標,WebService完全基于XML(可擴展標記語言)、XSD(XMLSchema)等獨立于平臺、獨立于軟件供應商的標準,是創建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應用程序的新平臺。由此可以看出,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使用WebService會帶來極大的好處。
長項一:跨防火墻的通信
如果應用程序有成千上萬的用戶,而且分布在世界各地,那么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通常會有防火墻或者代理服務器。在這種情況下,使用DCOM就不是那么簡單,通常也不便于把客戶端程序發布到數量如此龐大的每一個用戶手中。傳統的做法是,選擇用瀏覽器作為客戶端,寫下一大堆ASP頁面,把應用程序的中間層暴露給最終用戶。這樣做的結果是開發難度大,程序很難維護。
舉個例子,在應用程序里加入一個新頁面,必須先建立好用戶界面(Web頁面),并在這個頁面后面,包含相應商業邏輯的中間層組件,還要再建立至少一個ASP頁面,用來接受用戶輸入的信息,調用中間層組件,把結果格式化為HTML形式,最后還要把“結果頁”送回瀏覽器。要是客戶端代碼不再如此依賴于HTML表單,客戶端的編程就簡單多了。
如果中間層組件換成WebService的話,就可以從用戶界面直接調用中間層組件,從而省掉建立ASP頁面的那一步。要調用WebService,可以直接使用MicrosoftSOAPToolkit或.NET這樣的SOAP客戶端,也可以使用自己開發的SOAP客戶端,然后把它和應用程序連接起來。不僅縮短了開發周期,還減少了代碼復雜度,并能夠增強應用程序的可維護性。同時,應用程序也不再需要在每次調用中間層組件時,都跳轉到相應的“結果頁”。
從經驗來看,在一個用戶界面和中間層有較多交互的應用程序中,使用WebService這種結構,可以節省花在用戶界面編程上20%的開發時間。另外,這樣一個由WebService組成的中間層,完全可以在應用程序集成或其它場合下重用。最后,通過WebService把應用程序的邏輯和數據“暴露”出來,還可以讓其它平臺上的客戶重用這些應用程序。
長項二:應用程序集成
企業級的應用程序開發者都知道,企業里經常都要把用不同語言寫成的、在不同平臺上運行的各種程序集成起來,而這種集成將花費很大的開發力量。應用程序經常需要從運行在IBM主機上的程序中獲取數據;或者把數據發送到主機或UNIX應用程序中去。即使在同一個平臺上,不同軟件廠商生產的各種軟件也常常需要集成起來。通過WebService,應用程序可以用標準的方法把功能和數據“暴露”出來,供其它應用程序使用。
例如,有一個訂單登錄程序,用于登錄從客戶來的新訂單,包括客戶信息、發貨地址、數量、價ge和付款方式等內容;還有一個訂單執行程序,用于實際貨物發送的管理。這兩個程序來自不同軟件廠商。一份新訂單進來之后,訂單登錄程序需要通知訂單執行程序發送貨物。通過在訂單執行程序上面增加一層WebService,訂單執行程序可以把“AddOrder”函數“暴露”出來。這樣,每當有新訂單到來時,訂單登錄程序就可以調用這個函數來發送貨物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