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結構化的面向過程的編程語言,C已經是非常優秀的了,它簡單、高效、靈活、功能強大。但是,隨著軟件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所針對的問題和系統越來越復雜,對軟件維護和重用的需求越來越高。僅僅靠面向過程的編程技術,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因此,針對問題的面向對象編程技術,就應運而生。
1985年,貝爾實驗室的計算機科學家,丹麥人Bjarne Stroustrup在Simula 67的啟發下,對C語言進行了擴充,在保留C語言優點的基礎上,添加了面向對象的特征和功能后,將C語言擴展成為帶類的C (C with Classes),1983年Rick Mascitti將其命名為C++。
1985年10月Bjarne Stroustrup實現了C++的第一個商用版本,與此同時他還出版了《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C++程序設計語言)》的第1版,成為C++的事實標準。C++的第1版,提供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特征:類和對象、單繼承、虛函數、公有/私有成員的訪問控制、函數重載等。
1989年推出C++的第2版,增加了多繼承、抽象類、靜態和常型成員函數、保護成員的訪問控制、運算符重載等新特性,促使C++語言流行起來。1990年1月1日Margaret A. Ellis和Bjarne Stroustrup出版了《The Annotated C++ Reference Manual(帶注釋的C++參考手冊)》。1991年Bjarne Stroustrup推出了《C++程序設計語言》的第2版: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2nd edition)。
1993年推出C++的第3版,增加了模板、異常處理和嵌套類等新特性.1994年3月29日Bjarne Stroustrup出版了《The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C++(C++的設計和演化)》。1997年Bjarne Stroustrup推出了《C++程序設計語言》的第3版: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3rd edition)。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