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起碼有一百萬個人網站,從業者(俗稱站長)超過50萬人,全職的創業者不到1000人,絕大部分都是兼職的,從網管到客服,從業務到技術,掙到錢的鳳毛麟角,絕大部分還在掙扎,入不敷出。按道理不應該,很多網站的流量非常的大,放到國外去都是巨無霸,但為什么掙了眼球卻不掙錢呢?
一個默默無聞的網吧網管,被新網民的傻問題問得很煩,于是做了個網頁羅列熱門網站,結果成了中國個人網站的標桿,這就是hao123。時至今日,這個俗稱“導航站”的鼻祖,仍然有著巨大的訪問量,多少網站為了被他收錄而不擇手段,而同類型的導航網站起碼不下一萬個,這個網站賣給百度以后,此人又做了幾個小站,均大獲成功,成為全中國互聯網的楷模,成千上萬的個人網站效仿他做出了一大堆這種分類信息式的游戲、音樂、ip查詢、手機號碼查詢的網頁。這種類型的網頁甚至懶得做留言板,論壇,極度迎合那種網吧人群。所以個人網站的基因就是網管,服務的對象是網吧人群,這就是玻璃天花板。當然進一步還涌現了很多論壇,催生了discuz!、大旗、奇虎這樣圍著論壇打主意但還沒賺錢的周邊產業,直接導致了低層次的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
絕大多數個人網站靠百度、google的廣告聯盟謀生,流量、點擊就是錢。為了流量可以不擇手段,流氓插件、虛假點擊、搜索引擎優化、掛木馬等等。美國的流量倒賣行業的歷史比中國還要悠久,但美國主要還是比技術含量,而我們還停留在犧牲用戶體驗或者用黃、賭、毒sp欺詐來換取pv的階段,結果就是用戶來一個少一個,沒有忠誠度。搜索引擎對待訪問量的不辨真偽也導致了流量造假盛行,小網站劍走偏鋒的愈演愈烈。
國內前100名的個人網站大體上是這樣分布的,音樂網站20%,小說和動漫30%,小游戲10%,站長統計和社區類15%,還有一些視頻下載、軟件下載、手機信息、qq衍生內容等等,基本談不上技術含量,沒有視覺化的頁面,稍微有一些ajax的效果,基本都是php做的頁面,很少的flash效果,基本不做xml的互通互聯,更加談不上服務聚合,所謂的web 2.0的元素不過是加個博客像冊視頻標簽,最多的技術創新都拿來做插件了。
技術出身的背景決定了絕大多數個人網站經營者的社會經歷極少,而恰恰他們做的網站又是面向消費者,技術含量低,門檻也低,沒有什么創新可言,很多商業計劃書都似曾相識,有些計劃書就直白的說自己是“中國的×××”。那么出路何在呢?第一,要有一個搭配合理的團隊,光有技術不行,要有相應行業背景的人,同時更少不了懂互聯網的人。很多人把it和互聯網混在一起,其實是半懂不懂了。
第二,要從小做起,做精,盡量不要做別人已經在做的東西,雖然說豆瓣網這樣的網站不具備擴張性,但作為一個有聲有色、自給自足的小生意,豆瓣網是個典范,養活了自己才有發展。
第三,大膽使用新技術,采用視覺化效果好的頁面提高用戶體驗,不要被hao123和新浪禁錮了思路,在帶寬不成問題的今天,不要吝嗇帶寬的費用。
第四,走聚合服務的道路,不要重復做內容,10個小網站聯合起來的力量要比任何一個大網站都好,這種聯合不是單純的交換鏈接,導流量,而是接口的互相開放,內容的共享。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