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安裝系統
本文將對FreeBSD安裝過程提供詳細的圖解,在安裝之前,先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采用最小化安裝。
2、安裝時啟用inetd,并在編輯inetd.conf文件時,把帶有“ftp”的行前面的“#”號去掉。這樣作是為了以后安裝軟件時可以用ftp上傳文件。
3、添加一個wheel組的用戶,這樣在系統工作正常后可以在windows系統上通過終端登錄軟件(如SecureCRT)進行所有操作。
FreeBSD4.7在最小安裝時支持SSH終端登錄,所以我們需要使用支持SSH協議的終端軟件,如SecureCRT。
例如:我添加的用戶名是ylf,隸屬wheel系統組。 |
系統產生一個用戶目錄/home/ylf。 |
我可以通過SecureCRT以ylf身份登錄到系統,然后通過su命令切換到root用戶。 |
同時我也可以在IE瀏覽器內鍵入ftp://192.168.0.1,并輸入ylf用戶名和密碼登錄ftp將需要的文件上傳到自己的用戶目錄里。 |
(注:192.168.0.1是我的服務器連接內網的網卡ip地址)。
以下除系統安裝部分,我都是采用終端方式操作。
4、分區時將/home、/usr和/var劃的大一些,因為/usr為程序目錄,/var要存放日志,/home是用戶主目錄,我的用戶文件如網頁、ftp上傳文件等都放在這里。還有最好保留一部分空間留作以后需要的時候用。我的機器上有2塊硬盤,一快18.2G SCSI硬盤,一塊40G IDE硬盤。我是這樣劃分的。
128M | / |
20G | /home |
2G | /ftp |
256M | /tmp |
6G | /usr |
5G | /var |
其中/ftp是為匿名ftp用戶訪問專用。剩余空間留作備用。當然如果硬盤空間少的話,做我們的試驗也是夠用的。
關于安裝方面的文章,大家也可以參考delphij寫的《FreeBSD服務器的安裝與優化》一文。
本系統安裝過程圖解是專為初學者提供的。整個系統的定制過程都是針對連載文章的系統要求作的。
我們采用光盤啟動安裝FreeBSD的方式,并且硬盤上只有FreeBSD一個系統。
首先修改CMOS使系統能夠通過光盤引導。
插入FreeBSD的第一張盤。正常引導后進入定制內核界面,如圖一:
圖一
選Skip kernel configuration and continue with installation跳過內核定制,我們在整個系統安裝結束后會重新定制內核。
接著進入系統安裝主界面,圖二:
圖二
選擇Standard開始標準安裝。
接著出現提示告訴你下一步將要進行Fdisk操作,按回車繼續(圖略)。
進入Fdisk Partition Editor界面,圖三:
圖三
為了保證與FreeBSD共存的系統能夠啟動,默認情況下FreeBSD會保留一部分磁盤空間(64 cyl)。我們裝的是單系統,這部分空間沒有用,按“Shift+F”將所有空間都給FreeBSD,圖四:
圖四
這里選擇No。
接著按“Q”完成。然后提示需要劃分FreeBSD文件系統。回車繼續。
進入Disklable Editor界面,按A先讓系統自動劃分,圖五:
圖五
然后移動光標到/var和/usr,按D將這兩個分區先刪除。把光標移到最上面,按C分別創建/var,/usr,/home,/ftp分區。如圖六:
圖六
其中/ftp分區專為匿名Ftp使用。/var用于存放日志,/usr存放程序,/home存放用戶數據。
我這里是4G的硬盤,如果硬盤空間大,應該適當加大這4個分區的容量。
按“Q”繼續。
出現Choose distributions(選擇安裝組件)界面,如圖七:
圖七
這里選Minimal最小化安裝。選擇OK繼續。
出現Choose Installation Media選擇安裝媒體界面,圖八:
圖八
這里選擇 1 CD/DVD,通過光盤安裝。OK繼續。
出現確認界面,這是最后一次后悔的機會!選YES開始安裝,圖略。
經過一段時間后,出現安裝成功提示。OK繼續,圖略。
出現是否配置網絡設備提示。選YES,圖九:
圖九
接下來會列出你的網絡設備,選擇第一塊網卡,回車,會問你是否啟用IPv6協議,選NO繼續。問你是否使用DHCP,選NO繼續。
出現網卡配置界面,圖十:
圖十
這里只要添入主機名和IP地址就可以,其他的在后續安裝中會配置。
接著問你是否現在啟用這塊網卡接口,選YES。然后問你是否使用本系統作為網關,選YES。
出現是否配制inetd(Internet超級服務器)界面。選YES,圖十一:
圖十一
提示是否啟用inetd,選YES。圖略
提示是否編輯inetd的配置文件,inetd.conf,選YES。圖略
接著出現文件編輯界面,圖十二:
圖十二
移動光標到帶有ftp的行,將前面的#刪掉,只刪除頭兩行的即可。按ESC退出并保存。
接著問你是否啟用匿名ftp訪問,選YES,后面的提示也選YES繼續,圖略。
圖十三
圖十三對匿名用戶的組和用戶目錄進行了設置,不用改動,直接選OK繼續。
接著問你是否建立一個ftp登陸時的歡迎信息。選NO不建立繼續。
接下來的幾個提示:
是否使本機運行NFS服務器,選NO。圖略
是否使本機運行NFS客戶,選NO。圖略
是否配制默認安全策略,選NO。圖略
列出當前對inetd做過的設置,OK繼續。圖略
是否定制系統控制臺,選NO。圖略
設置系統時區,依次選NO——Asia——China——East China——YES
圖十四
圖十四詢問是否啟用linux二進制兼容支持,這將使FreeBSD可以運行所有Linux程序。選YES。
接著提示是否配制非USB鼠標,選NO繼續。圖略
接著問是否瀏覽Package collection,選NO繼續,圖略
問是否添加系統用戶和組,選YES,圖略
圖十五
圖十五選擇USER Add a new user to the system,添加一個新用戶。OK 繼續。
圖十六
這里添加一個wheel組的用戶ylf,用于終端登錄時可以用這個用戶切換到root。
OK后回到前一個界面,選EXIT退出。圖略
這時提示要求輸入root用戶密碼。需要輸入2次。圖略
然后問你是否想回到主界面對配置做改動,選NO——Exit Install退出安裝,圖略。
最后提示是否退出重新啟動,選YES,記得要拿出光盤。圖十七。
圖十七
為了讓系統可以重新編譯內核和使用ports安裝應用程序。我們重新運行系統配置程序安裝內核編譯支持和ports。
以root用戶登錄后,運行:
# /stand/sysinstall |
出現系統配置主界面,圖十八:
圖十八
選擇Configure后回車繼續。出現FreeBSD Configuration菜單,圖十九:
圖十九
選擇Distributions后 OK繼續。出現組件安裝選擇界面,圖二十:
圖二十
選擇src——sys和ports,OK后出現選擇安裝媒體界面,選通過光盤安裝,圖略
這樣就把內核編譯支持和ports安裝到系統。
安裝完成后,選Exit——Exit Install退出。
安裝完系統后,要重新編譯內核。目的是要系統支持Firrwall和提高運行效率。
注意:這之后的過程在終端上操作要方便許多。SecureCRT支持在終端界面上直接拷貝和粘貼文本內容。
轉到內核文件目錄:
# cd /usr/src/sys/i386/conf |
編輯內核文件:
# vi kernel_wwwx # kernel_wwwx為我的內核文件名 |
我的內核文件如下:
# # GENERIC -- Generic kernel configuration file for FreeBSD/i386 # #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is file, please read the handbook section on # Kernel Configuration Files: # # http://www.FreeBSD.org/doc/en_US.ISO8859-1/books/handbook/kernelconfig-config.html # # The handbook is also available locally in /usr/share/doc/handbook # if you've installed the doc distribution, otherwise always see the # FreeBSD World Wide Web server (http://www.FreeBSD.org/) for the # latest information. # # An exhaustive list of options and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s of the # device lines is also PResent in the ./LINT configuration file. If you are # in doubt as to the purpose or necessity of a line, check first in LINT. # # $FreeBSD: src/sys/i386/conf/GENERIC,v 1.246.2.48 2002/08/31 20:28:26 obrien Exp $ machine i386 options INET #InterNETworking device tun 1 options IPFIREWALL #防火墻 # options SMP # Symmetric MultiProcessor Kernel # options APIC_IO # Symmetric (APIC) I/O device isa
# ATA and ATAPI devices # SCSI Controllers #沒有SCSI設備不需要這段 device adv0 at isa? device ncv # NCR 53C500 # SCSI peripherals #沒有SCSI設備不需要這段 device atkbdc0 at isa? port IO_KBD device atkbd0 at atkbdc? irq 1 flags 0x1 device vga0 at isa? # syscons is the default console driver, resembling an SCO console device npx0 at nexus? port IO_NPX irq 13 # Serial (COM) ports # 我用的是8139和Dlink DFE-530TX網卡,大家可根據自己的網卡型號保留或刪除 # Pseudo devices - the number indicates how many units to allocate. # The `bpf' pseudo-device enables the Berkeley Packet Filter. pseudo-device bpf #Berkeley packet filter |
我用的是8139網卡和Dlink DFE-530TX網卡,如果你用其他型號的網卡,需要察看當前目錄的GENERIC 內核文件,找到描述自己的網卡型號的段并將其添加到新的內核文件里。其他的不改直接拷貝過來就可以用了。
接下來編譯安裝新內核:
# /usr/sbin/config kernel_wwwx #kernel_wwwx為你的內核文件名 # cd ../../compile/kernel_wwwx # make depend # make # make install |
重新啟動(reboot)
如果系統升級過源代碼樹,按下面方法編譯內核:
# cd /usr/src # make kernel KERNCONF=kernel_wwwx #kernel_wwwx為你的內核文件名 |
重新啟動。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