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天津開幕,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兼海外版總編輯許正中演講時提出,在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是媒體正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未來,一個媒體平臺的競爭力可能會取決于數據、算力和算法。”
許正中表示,為進一步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需要推進內容生產、傳播渠道、技術手段、媒體運營上的改革,同時提升信息聚合、信息分發、人工智能運用、服務用戶等方面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媒體需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許正中指出,在將人工智能運用于媒體的過程中,算法推薦是當前最受矚目的一項技術應用,無論是內容、服務還是商品,共同的痛點就是海量信息與個性需求的匹配,而算法是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技術、一種思維、一種方法。
“未來一個媒體平臺的競爭力可能會取決于數據、算力和算法。”著眼于此,許正中說,人民日報目前的舉措是,下大力氣研究既實現個性化推薦,又體現主流價值判斷的“主流算法”,在5G運用、人工智能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籌備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重點實驗室、研究院等。
當前,移動互聯網傳播的競爭,集中到了對存量用戶和用戶時長的爭奪上來,由此,內容本身成為了關注的焦點。許正中說,好內容可以跨平臺傳播,好內容自帶網絡流量,好內容可以構成入口,對主流媒體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內容價值回歸,也是內容品質的回歸,“我們要生產符合移動互聯網特點,體現移動互聯網特色的內容,不斷創新呈現方式、傳播方式。”
要擴大傳播的覆蓋面,也需要對媒體的運營方式進行改革。許正中說,在運營方式的改革上,一方面,人民日報將順應互聯網用戶變化趨勢,全面推動新媒體布局端口前移、重心下沉,另一方面,在“萬物皆媒、萬眾皆媒”的時代,把吸引年輕用戶,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原住民”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今年,我們將繼續運用兼具新穎性、參與性、互動性的傳播形態,推動新媒體傳播由‘懂我’向‘有我’轉變。”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