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ITU-T認為RAS協議并不適合作為域間通信的手段,需要對域間互通單獨進行研究。經過數年的努力,ITU-T于1999年5月發布了H.225.0 Annex G Version 1[2],專門為H.323系統域間網守互通制定了標準。從此確立了H.323系統域間通信的框架。隨著對H.323系統移動性支持研究的加深,ITU-T將對移動性支持和域內、域間通信的消息和參數納入了統一的標準H.501[3],并對H.225.0 Annex G進行了修訂,使其可以用于域內和域間通信,并于2002年11月發布了H.225.0 Annex G Version 2 [4]。
H.225.0 Annex G Version 1只適用于參考點A,即邊界單元之間的通信。而Version 2中指出,它可以用于參考點A、B、C。所有使用H.225.0 Annex G Version 2協議進行交互的功能實體又被稱作“對等單元”(包括邊界單元)。H.225.0 Annex G規定了對等單元互相交換自己可以解析的地址信息的流程。邊界單元則交換本管理域可解析的地址信息。由于現有的標準仍主要關注域間通信,因此下文我們重點對邊界單元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