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傳峰
摘要無線承載測試的應用取決于UE上行、下行無線接入能力以及UE支持的電信業務和承載業務。
不同的電信業務和承載業務需要不同無線承載。對無線承載配置統一規定,確保了UE和不同網絡之間的互操作性,解決了UE和不同網絡之間的網絡兼容性問題。無線接入承載測試就是來驗證UE在建立業務時是否對應規定的無線承載。
無線接入承載(RAB)指UE和CN之間的承載,具體可以看作是UE與CN之間接入層向非接入層提供的業務,主要用于用戶數據的傳輸。UE能夠支持許多不同無線接入能力組合,不同業務需要UE選擇一個確定的無線接入能力組合。參考的UE無線接入能力組合提供了一些默認的配置,這些配置就構成了無線接入承載一致性測試的基礎。不同的電信業務和承載業務需要不同的無線承載配置。選擇不同的業務測試,也就測試了不同的無線承載配置。無線承載的選擇取決于UE上行、下行無線接入能力以及UE支持的電信業務和承載業務。3GPPTS34.108《終端一致性通用測試環境》具體描述了真實網絡環境下有代表性的一些無線承載配置。對這些無線承載配置的統一規定,確保了UE和不同網絡之間的互操作性,解決了UE和不同網絡之間的網絡兼容性問題。TS34.123-1《終端協議一致性規范》第14章和第18章具體描述了FDD和TDD的各種無線承載測試。
為清楚了解普通的無線承載測試過程,我們就以典型的AMR12.2k語音為例。
1、建立無線承載配置
在理解這個無線承載配置之前,先清楚幾個承載概念的區別。
無線承載(RB):是UE與UTRAN之間L2向上層提供的業務。
信令無線承載(SRB):在RNC和UE之間,在無線接入網層面用來傳送RRC和NAS信令的RB。用戶面的信令承載不屬于SRB,是RB(無線承載)。
無線接入承載(RAB):如文中開頭所說,RAB直接與UE業務相關,它涉及接入層各個協議模塊,在空中接口上,RAB反映為無線承載(RB)。
(1)典型的AMR12.2k語音有3個DTCH和4個DCCH邏輯信道組成。先從信令無線承載(SRB)說起,SRB1-SRB4分別對應不同的DCCH邏輯信道,如表1所示。
表1 UL:3.4kbit/sSRB在DCCH的傳輸信道參數
UE和UTRAN選擇信令無線承載在TS25.3316.3有如下規定。
所有在CCCH上傳送的消息使用信令無線承載RB0(上行:RLC-TM,下行:RLC-UM);
所有使用RLC非確認模式(RLC-UM)在DCCH上傳送的消息使用信令無線承載RB1;
除了承載高層(非接入層)信令之外,所有使用RLC確認模式(RLC-AM)在DCCH上傳送的RRC消息使用信令無線承載RB2;
SRB3和RB4用來傳輸在DCCH上的RRC傳送的NAS信令的所有消息(RLC-AM),其中假如NAS指示高優先級,選擇SRB3,否則NAS指示低優先級,選擇SRB4;
另外,以RLC透明模式(RLC-TM)在DCCH上發送的RRC消息可以選擇編號5~32之間的RB作為信令無線承載。
由表1可以看出4個信令無線承載(SRB)分別對應于4個DCCH邏輯信道,4個DCCH邏輯信道復用在一個DCH上。傳輸格式集合由O和148bit兩種。傳輸時間間隔固定為40ms。采用編碼速率為1/3的卷積碼,并且有16bit的CRC校驗保護。
(2)對用戶面RB5-RB7屬于無線接入承載(RAB),分別對應3個DTCH邏輯信道,映射到3個DCH傳輸信道,如表2所示。
表2 UL:12.2kbit/s電路域無線承載傳輸信道參數
RLC層都采用都透明傳輸。在無線接口上,每一種等級的比特流建立一個傳輸信道,如DCH-A為等級A,DCH-B為等級B,DCH-C為等級C。等級A的字節最為重要,編碼速率1/3的卷積碼并且有12bit的CRC校驗保護。B的重要性其次,編碼速率1/3的卷積碼沒有CRC校驗。C為最不重要的,沒有CRC校驗,而且卷積碼的編碼速率為1/2。物理層傳輸時間間隔為20ms,不同于信令無線承載(SRB)映射到物理層的傳輸時間間隔。
2、選擇答應的傳輸格式組合
首先傳輸格式集合(TransportFormatSet)定義為一個傳輸信道上傳輸格式的集合。在同一傳輸格式集合內傳輸格式準靜態部分是相同的。動態部分的前兩個屬性決定了傳輸信道的瞬時比特率。傳輸信道的可變比特率依靠于映射到傳輸信道上的服務類型,其實現是通過在每個傳輸時間間隔(TTI)內改變:
*傳輸塊集大小;
*傳輸塊大小和傳輸塊集大小。
假如選擇的傳輸格式變化,傳輸信道的瞬時比特率也會隨之變化。
其次,RRC可以根據所給的邏輯信道的優先權值來控制上行鏈路數據的調度,每一個邏輯信道對應于1~8之間的一個值,其中1是最高優先級,8是最低優先級。UE中的TFC的選擇將根據RRC所指明的邏輯信道之間的優先級進行。邏輯信道優先級具有絕對性,也就是說UE最大化傳輸高優先級的數據。
一條邏輯信道上的傳送塊的一部分可以被停止傳輸,以便傳送來自一條邏輯信道上下一個優先級較高的數據。假如該部分設置為0,則說明優先級安排將是絕對的優先級,即在該邏輯信道上沒有為有利于低優先級數據傳輸而停止的傳送塊。
最后為了保持業務質量,UE將不斷地評估最大發射機功率是否可以有效地支持,當UE輸出功率為最大傳送功率后仍不能滿足目前的比特率,UE將適應相應于下一個較低比特率的傳輸格式組合(TFC),即不再使用當前的傳輸格式組合。
表3、4列出了AMR12.2k語音的上行傳輸格式集合(TFS)和上行傳輸格式組合集(TFCS)。考慮到AMR12.2k語音下行和上行基本相同,不在單獨列出進行說明。
表3 AMR12.2k語音上行傳輸格式集合
表4 AMR12.2k語音上行傳輸格式組合集
按照實際無線承載測試時的子過程規定來選擇TFCI,使用RRC傳輸格式組合控制過程。
3、使用UEtestloopmode 1閉合測試環路,發送規定大小的測試數據塊
UE閉合測試環路1指無線承載建立不包括PDCP協議層的配置。在UE閉合測試環路后,UE下行接收到的數據塊來自RLC業務接入點(SAP)的輸出,然后輸入到相對應的RLC業務接入點(SAP),最后在上行發送。由于AMR12.2k語音采用了透明模式,這里只對透明模式說明。TS25.322里面對透明模式規定:發送TM-RLC實體從上層業務接入點(SAP)接收到RLCSDU。所有接收到的RLCSDU一定是一個有效TMDPDU的倍數。
假如上層配置采用分割,RLCSDU數據長度大于底層TTI所用的TMDPDU數據長度,發送的TMRLC實體通過分割RLC SDU并不加RLC報頭來適合TMD PDU。所有TMD PDU在同一個TTI傳送一個RLC SDU,其它被分割的RLC SDU不能在這個TTI傳送。
假如上層配置不采用分割,一個RLCSDU放置在一個TMDPDU,這樣不止一個RLCSDU在一個TTI傳送。一個TTI內的所有的TMD PDU必須具有相同的長度。
考慮到這些,AMR12.2k語音參考無線承載配置在下行使用RLC透明模式,并且不采用分割操作,測試例設置上行RLCSDU長度為上行RLCPDU長度。UE發送數據使用的傳輸格式如下。
(1)對于sub-test1:RB5/TF1(1×39);
(2)對于sub-test2:RB5/TF2(1×81);RB6/TF1(1×103)和RB7/TF1(1×60)。
參照表3、4上行的TFCI分別為UL_TFC1和UL_TFC2。對于任意長度的數據,假如數據長度小于81+103+60=254bit,選擇大于其數據最小的傳輸格式組合,空余部分采用填充。假如數據長度大于254bit,那么上層配置采用分割,被分割的業務數據單元在下一個傳輸時間間隔(TTI)傳送。
4、檢查環回的數據
對于被測試的無線承載,首先確認檢查規定的參考無線承載配置下的無線承載是否建立。其次檢查收到的上行RLC業務數據單元(SDU)的內容是否正確,上行和下行的數據長度是否完全一致,數據內容是否完全一致。最后驗證是否采用正確的傳輸格式。通過對不同承載業務的測試,驗證了UE在不同業務下對無線接入承載的選擇具有一致性,同時根本上保證了UE和不同網絡之間的網絡兼容。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