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軟切換就是當移動臺需要跟一個新的基站通信時,并不先中斷與原基站的聯系。而以往的系統所進行的都是硬切換,即先中斷與原基站的聯系,再在一指定時間內與新基站取得聯系。軟切換只能在相同頻率的CDMA信道間進行。
它在兩個基站覆蓋區的交界處起到了業務信道的分集作用。這樣可大大減少由于切換造成的掉話。因為據以往對模擬系統TDMA的測試統計,無線信道上90%的掉話是在切換過程中發生的。實現軟切換以后,切換引起掉話的概率大大降低,保證了通信的可靠性。CDMA系統中移動臺在進行業務信道通信中,會發生以下幾種切換:
(1)軟切換,在這種切換中,當移動臺開始與一個新的基站聯系時,并不立即中斷與原來基站之間的通信。軟切換僅僅能用于具有相同頻率的CDMA信道之間,軟切換可提供在基站邊界處的前向業務信道和反向業務信道的路徑分集。
(2)更軟切換,這種切換發生在同一基站具有相同頻率的不同扇區之間。
(3)硬切換,在這一切換里,移動臺先中斷與原基站的聯系,再與新基站取得聯系。硬切換一般發生在不同頻率的CDMA信道間。
(4)CDMA到模擬切換,在這一切換里,移動臺從CDMA業務信道轉到模擬話音信道。
下面具體分析移動臺是怎樣進行軟切換的。
在進行軟切換時,移動臺首先搜索所有導頻并測量它們的強度。移動臺合并計算導頻的所有多徑分量(最多K個)的Ec/Io(一個比特的能量Ec與接收總頻譜密度--噪聲加信號--Io的比值)來作為該導頻的強度,K是移動臺所能提供的解調單元數。當該導頻強度Ec/Io大于一個特定值T_ADD時,移動臺認為此導頻的強度已經足夠大,能夠對其進行正確解調,但尚未與該導頻對應的基站相聯系時,它就向原基站發送一條導頻強度測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這種情況,原基站再將移動的報告送往移動交換中心,移動交換中心則讓新的基站安排一個前向業務信道給移動臺,并且原基站發送一條消息指示移動臺開始切換。可見CDMA軟切換是移動臺輔助的切換。
當收到來自基站的切換指示消息后,移動臺將新基站的導頻納入有效導頻集,開始對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業務信道同時進行解調。之后,移動臺會向基站發送一條切換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經根據命令開始對兩個基站同時解調了。
接下來,隨著移動臺的移動,可能兩個基站中某一方的導頻強度已經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這時移動臺啟動切換去掉計時器(移動臺對在有效導頻集和候選導頻集里的每一個導頻都有一個切換去掉計時器,當與之相對應的導頻強度比特定值D小時,計時器啟動)。當該切換去掉計時器T期滿時(在此期間,其導頻強度應始終低于D),移動臺發送導頻強度測量消息。兩個基站接收到導頻強度測量消息后,將此信息送至MSC(移動交換中心),MSC再返回相應切換指示消息,然后基站發切換指示消息給移動臺,移動臺將切換去掉計時器到期的導頻將其從有效導頻集中去掉,此時移動臺只與目前有效導頻集內的導頻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時會發一條切換完成消息告訴基站,表示切換已經完成。
更軟切換是由基站完成的,并不通知MSC。對于同一移動臺,不同扇區天線的接收信號對基站來說就相當于不同的多徑分量,并被合成一個話音幀送至選擇器(Selector),作為此基站的語音幀。而軟切換是由MSC完成的,將來自不同基站的信號都送至選擇器,由選擇器選擇最好的一路,再進行話音編解碼。
上面主要介紹了切換的類型以及軟切換實現過程和更軟切換的概念,在實現系統運行時,這些切換是組合出現的,可能同時既有軟切換,又有更軟切換和硬切換。比如,一個移動臺處于一個基站的兩個扇區和另一個基站交界的區域內,這時將發生軟切換和更軟切換。若處于三個基站交界處,又會發生三方軟切換。上面兩種軟切換都是基于具有相同載頻的各方容量有余的條件下,若其中某一相鄰基站的相同載頻已經達到滿負荷,MSC就會讓基站指示移動臺切換到相鄰基站的另一載頻上,這就是硬切換。在三方切換時,只要另兩方中有一方的容量有余,都優先進行軟切換。也就是說,只有在無法進行軟切換時才考慮使用硬切換。當然,若相鄰基站恰巧處于不同MSC,這時即使是同一載頻,在目前也只能是進行硬切換,因為此時要更換聲碼器。假如以后BSC間使用了IPI接口和ATM,才能實現MSC間的軟切換。
整個軟切換過程包括以下幾步:
(1)當導頻強度達到T_ADD,移動臺發送一個導頻強度測量消息,并將該導頻轉到候選導頻集。
(2)基站發送一個切換指示消息。
(3)移動臺將此導頻轉到有效導頻集并發送一個切換完成消息。
(4)導頻強度掉到T_DROP以下,移動臺啟動切換去掉計時器。
(5)切換去掉計時器到期,移動臺發送一個導頻強度測量消息。
(6)基站發送一個切換指示消息。
(7)移動臺把導頻從有效導頻移到相鄰導頻集并發送切換完成消息。(寧一編輯)
進入討論組討論。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