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簡要說明下程序運行時,內存的結構。堆區棧區,常量區,靜態方法區和非靜態方法區。 1.棧:存放基本類型的變量數據和對象的引用(也就是在new對象時左邊那一塊),但是對象本身不放在棧中,而是存在堆(new出來的對象)。棧中的數據大小和生命周期是可以確定的,當沒有引用指向數據時,這個數據就會消失。 2.堆:存放new出來的對象。堆中的對象由垃圾回收器負責回收,因此大小和生命周期不需要確定。 3.常量區:存放字符串常量和基本類型常量。
代碼示例:
class Fu{ void method1() { System.out.內存圖簡要示例舉個例子來說明編譯時(javac)和運行時(java)的區別,代碼如下:
class Demo{ private int num; Demo(int num) { this.num=num;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d) { Demo a=(Demo)d; return this.num==a.num; }}class Person{}public class object_equal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 a=new Demo(3); Demo b=new Demo(4); Person c=new Person(); System.out.println(a.equals(c)); }}結果:編譯通過,運行掛掉
分析:equals方法是超類Object中的方法,我們把他復寫,調用equals時,參數 Object d=new Person()這里發生了向上轉型,接著Demo a=(Demo)d 編譯的時候是不會出錯的,因為此處的d引用變量是綁定的Object這個類;而運行時,發生動態綁定也就綁定到了Person類上,把Person類的對象轉化成Demo類的對象,出現類型轉換錯誤。
改正:加上以下判斷即可.
if(!d instanceof Demo) return ;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