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互聯網界,BAT已經是個無可超越的神話。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各自的領域獨占鰲頭。很多公司都想PK一下,但結果不是被“碾壓”就是被“收割”!
于是,人們都在猜想下一個能超越BAT的公司是什么樣的?會有什么樣的革命性的產品或技術能打敗BAT?
在很多投資人眼中,區塊鏈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模式的重構,更多的是認知的革命?,F在是第四次工業革命,AI是生產力,區塊鏈帶來了新的生產關系,人工智能將重塑未來的生活。
在這種變革影響下,BAT真有的可能成為歷史!
近日,在“中國天使投資峰會暨第二屆金投榜頒獎盛典”上,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盛希泰發表了《2018年科技與消費的投資主題和策略》的主題演講。
盛希泰指出,科技創新會驅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革,而在這一輪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AI就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力,區塊鏈則帶來了新的生產關系。
在他看來,2018年的投資最大的挑戰在于重構。區塊鏈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模式的重構,更多的是認知的革命。現在是第四次工業革命,AI是生產力,區塊鏈帶來了新的生產關系,人工智能將重塑未來的生活。
他還特別強調:“所有的人都恨BAT,都想“干掉”他們,我也支持所有的創業者,現在我覺得區塊鏈這件事,如果用得好,有可能是一種機會的潛臺詞。最近網上有人調侃說,有人對區塊鏈這事的認知相當于2013年前后李彥宏內部講說,‘移動互聯網是沒可能的事’一樣做類比,這個你們自己去琢磨,琢磨其中的含義。”
啟賦資本董事長傅哲寬也曾表示,未來的互聯網可能是一個可信的智能化的互聯網,通過區塊鏈信息,未來人類將進入一個可信的互聯網世界,創造下一個BAT。
難道,真的是像盛希泰、傅哲寬所說的那樣,區塊鏈可以“干掉”BAT?
筆者認為,這是大概率人事情。區塊鏈技術重新地構造了生產關系,而且它對未來的改變是不可預估的。就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出現時,誰也沒想到它們會對人們的支付習慣產生這樣大的影響一樣。
未來,在區塊鏈的變革下,BAT中會出現“強者橫強”的局面,而弱者終將被新的獨角獸公司取代。
也許,這三大巨頭認識到了區塊鏈的意義和對未來的影響,它們有的早在前兩年就開始布局區塊鏈,并且時至今日都有所動靜。
百度算是在這三家公司里走得比較慢的。今年1月12日,百度上線了區塊鏈平臺“百度Trust”。 據稱,這是百度自研的區塊鏈項目,計劃應用于數字貨幣、數字票據、支付清算、銀行征信管理、權益證明和證券交易等領域。在網站首頁,以百度紅藍配色寫著“BaaS”字樣,并有說明BlockChain as a Service。 目前,BaaS平臺僅接受機構用戶注冊。
騰訊是BAT中研究區塊鏈較早的公司。2014年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曾發表致合作伙伴公開信,強調互聯網將更多連接用戶的需求,微信、QQ都是在做連接器。而在2015年5月的貴陽大數據博覽會上,馬化騰曾強調“互聯網+”也是一種連接的能力。
在去年4月份騰訊就發布了區塊鏈白皮書。它的區塊鏈項目同樣是底層平臺,希望應用于五大場景,包括金融、物聯網公共服務、公益慈善和供應鏈領域。此外,騰訊微眾銀行已與華瑞銀行聯合建立了區塊鏈支撐的貸款結算、清算項目。
阿里巴巴在去年3月24日,阿里巴巴與普華永道達成合作,宣布將應用區塊鏈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搭建更安全的食品市場。目前,螞蟻金服已推出BASIC戰略,其中B指區塊鏈。其規劃是,通過區塊鏈追蹤商品的銷售路徑,建立驗證網絡,防止假冒偽造。其旗下的支付寶已經將區塊鏈技術用在慈善公益上,捐助者每一筆款項的資金明細都會記錄在區塊鏈上,實現了資金的透明和可追溯。而被阿里巴巴收購的金融IT服務商恒生電子也正在嘗試建立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基于聯盟鏈的數字票據系統。
目前,這三大巨頭推出的區塊鏈項目都是針對企業層面的服務。針對大眾市場的項目都還沒推出,如果誰先推出,那將才是一場區塊鏈的競爭。
“大哥們”都紛紛出手,后面的幾個“小弟”也不甘落后。
京東也把區塊鏈應用于防偽追溯、食品安全方面,此外供應鏈金融也是備選方向。360希望用區塊鏈建設“安全共享云”,此外還成立了360金融區塊鏈研究中心。小米正研發區塊鏈“數據營銷協作技術”,應用在廣告媒體場景,解決廣告主、媒體主、數據所有者和使用者間的數據持有、保護和使用問題。
這三家公司都是被業界看好,有能力PK掉BAT的公司。究竟誰會是下一下“BAT”讓我們拭目以待。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