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學習maya人物建模的一些相關知識,本教程只系統的講解一些maya人物建模的基本知識,首先對在上一篇教程中,批評與鼓勵的朋友再次表示感謝!大家的話語使我收益非淺,也使我有了寫這一篇的勇氣。 吸取了上一篇的經驗,這篇爭取內容上嚴謹些,錯誤之處還望大家繼續給予批評指正!
頭部結構
在頭部,對外形起決定作用的是頭骨,從外形看,它分為腦顱和顏面兩部分。腦顱部的骨骼決定頭頂的長短,顏面部的骨骼決定臉面的寬窄。從結構分析共由26塊骨頭組成,影響外形的有12塊。
我們在建模時,要充分考慮頭骨的支撐作用,尤其在外形上直接顯于皮下的部分(骨點),要給予充分重視。即使是卡通形象,也要依據頭骨的基本結構之上的夸張變形。
掌握頭骨造型的關鍵是準確把握在外形有明顯特征的突出點,即骨點。
在三維空間中我們把這些突出點用線連接起來,像鳥籠一樣,這就是頭部造型的基礎。
在實際的運用中,顏面部分大家都很重視,但腦顱部的體積卻往往被忽視。這個在頭部建模時,是常常忽視的地方,要引起注意!
男女老幼因起骨骼差異,對外形的影響很大。
骨骼之上覆蓋的是肌肉,面部肌肉十分細微復雜,需要大家花點時間研究,熟悉了肯定能增進造型能力。下面列出一些主要肌肉群,大家應研究一下當皮膚蒙在上面后的效果,以此充實自己對頭部的理解。
頭部的五官比例位置,有"三停五眼"的說法。
三停:從發際線至眉為上停;從眉至鼻下端為中停;從鼻下端之下巴(頜底線)為下停。
這三個部分一般情況下是相等的,眼的位置正好位于頭部的1/2處。
五眼:頭部正面的寬度是五個眼睛的長度。
此說法只限于一般規律,實際中每個人長的略有差異,我們還要具體分析。
幼兒頭部的五官位置和成年人有所區別,其橫軸線通過眉毛(成年人通過眼睛),幼兒兩眼間距為1.5眼長,成人為1眼長。
幼兒頭部還有下述特征:A.鼻梁低,鼻部短小。B.嘴唇上翹,額部飽滿,腦部大而頸部較細。
C.整個面部圓潤,沒有明顯的棱角。
來兩張照片實例對照一下上面的理論。
圖中標出的橫軸線和中心線,都是掌握頭部姿勢的主要依據,一般稱之為動態線。
如果使中心線和橫軸線綜合變化,那么就會使頭部產生各種形態。
人體部分
一般成人把全身高低與頭部作比較,全身約等于7--7.5個頭高(英雄人物八個);做在凳子上
約等于5--5.5個頭高;盤膝做著約等于3.5個頭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立七,做五,盤三半"。
男性肌肉起伏顯著,脂肪少,肩寬臀窄,構成上大下小的形體特征。
女性肌肉起伏不明顯,脂肪較多,肩窄臀寬或肩臀同寬,構成基本上小下大的形體特征。
人因年齡不同,頭與全身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在外形上決定了人體比例的長短和體型的大小,骨骼通過關節行使各種運動。骨點是塑造人體各部分的重要標記。 這張圖是一位國外藝術大師的素描作品,對骨骼的刻畫細致準確。紅點標記的是部分骨點的位置。
肌肉附于骨骼關節之上,每一塊肌肉一般都跨越一個或兩個關節,生長在相臨近的兩塊骨面上。由于肌肉的伸縮牽引著關節運動,產生人體的動作。其肌肉外形也產生了變化。因此,掌握肌肉的外形特征,了解人體動作中各部分肌肉的伸屈情況,對人體造型有著重要作用。 這部分知識較復雜,有興趣的朋友可查閱相關資料擴充自己。
人體形態萬千,我這只是介紹了一些總的規律,一家之言,錯誤問題之處再所難免,懇請朋友們多多批評。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