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將一個復雜系統分解為若干個容易處理的子系統,然后“分而治之”,這種結構化設計方法是工程設計中常見的手段。分層就是系統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圖1)所示的一般分層結構中,n 層是n-1層的用戶,又是n+1層的服務提供者。n+1層雖然只直接使用了n層提供的服務,實際上它通過n層還間接地使用了n-1層以及以下所有各層的服務。
圖1 層次模型
層次結構的好處在于使每一層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分層結構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標準化。
所謂網絡的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就是計算機網絡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層次結構一般以垂直分層模型來表示(圖2)。
圖2 計算機網絡的層次模型
層次結構的要點:
1)除了在物理媒體上進行的是實通信之外,其余各對等實體間進行的都是虛通信。
2)對等層的虛通信必須遵循該層的協議。
3)n層的虛通信是通過n/n-1層間接口處n-1層提供的服務以及n-1層的通信(通常也是虛通信)來實現的。
層次結構劃分的原則:
1)每層的功能應是明確的,并且是相互獨立的。當某一層的具體實現方法更新時,只要保持上、下層的接口不變,便不會對鄰居產生影響。
2)層間接口必須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應盡可能少。
3)層數應適中。若層數太少,則造成每一層的協議太復雜;若層數太多,則體系結構過于復雜,使描述和實現各層功能變得困難。
網絡的體系結構的特點是:
1)以功能作為劃分層次的基礎。
2)第n層的實體在實現自身定義的功能時,只能使用第n-1層提供的服務。
3)第n層在向第n+1層提供的服務時,此服務不僅包含第n層本身的功能,還包含由下層服務提供的功能。
4)僅在相鄰層間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務的具體實現細節對上一層完全屏蔽。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