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問道:「測試做太多的話,會不會使得bug解不完?」
某乙回答:「還不簡單。只要不做測試,就沒有bug。」
上述對話,反應出許多軟件工作人員對于測試的想法。對多數軟件開發人員而言,測試大概是僅次于維護之外,最令人討厭的工作。對軟件研發主管來說,測試是必要之惡:做得不夠后患無窮,做得過多又增加成本,延誤商機。因此,如何能夠規畫與執行一個最經濟有效的測試工作,當是軟件研發主管們須研究的一個課題。
軟件測試的困難,在于它不僅是產品的測試,更是產品設計程序的檢驗。由于關乎設計的測試,準則不易尋找,經驗未必得以再用,他山之石也有應用的局限性,因此難度頗高。欲提高測試的效益,有賴全盤的規畫,確實的執行,與事后的檢討改進動作。許多小型軟件研發單位,對于軟件測試并不重視,但從許多稍具規模的軟件公司均配置常設測試人員,乃至于測試品保部門來看,測試工作顯然有其學問與價值的。
測試工作沒有最佳方法可依循,是因為不同的軟件所需的測試手段不同。譬如小型軟件與大型系統的做法不同;訂制軟件與軟件包的要求不同;系統軟件的測試往往無法采用應用軟件所使用的技巧;游戲軟件與庫存系統有其各自需面對的測試標的。因此,測試人員必須因應軟件的特性與資源的限制,加上過去相關的經驗,規畫最適合的測試方式。并隨著經驗的累積,不斷改進作法,才能找出最佳的測試方法。
由此可知,要做好有效的測試,不只是埋頭苦干而已,它需要良好的管理,使整件工作獲致最佳的成果。關于測試的管理工作,可從組織、規畫、執行與檢討幾個角度來探討。以下謹就筆者粗淺的經驗野人獻曝一番,希望提供讀者基本的協助。
1)測試組織之設計
由于人性總自認為自己的最好最正確,完全由軟件開發人員兼任測試人員,并不值得推薦。實務上往往因軟件開發單位的經濟規模不夠,使得開發人員經常兼任測試人員。但若可行,研發單位應盡可能配置專任的測試人員,尤其是獨立于開發小組之外的測試負責人員。盡管是否應設置獨立測試小組業界仍有爭議,許多人甚至以為保障軟件品質唯有從改進軟件開發的程序做起,但大部份美國的軟件公司均設有獨立測試或品保人員乃至于部門,這說明了獨立測試仍有其不可搖撼的地位。
許多的軟件研發單位將測試視為次等的工作,從而配置次等人員負責相關工作。如此一來,優秀人員無從參與,也缺乏意愿參與測試工作。結果軟件品質不易度量,研發的成果常常被不佳的品質抵銷,實為令軟件開發人員泄氣之事。主管是否能體認到軟件測試的重要性,通常是成功的關鍵。軟件測試固然是支持性工作,仍應配置合理的資源,以獲取整體之成效。在當前的環境下,給予測試人員較多的關注,毋寧是必要的作法。
測試工作的規劃,至少包含兩項要點:測試目標的訂定與測試資源的配置。攻擊需要目標,測試亦然。測試的目的在于找出軟件的問題,提供改進之參考。目標若不明,測試人員即不知如何著手。
測試目標的訂定,最重要的在于軟件通過的準則,亦即測試何時方可結束。常見的情形是:軟件開發的進度不斷落后,最后剩余的時間僅有兩個星期,于是測試人員的目標就是把最后兩周用完,盡人事聽天命。究竟測試多完整,隱藏的多少錯誤,測試工作的生產力如何?皆一概不知。反正產品賣出去或上線后有的是時間改進。然而產品銷售后再改進,成本往往大幅增高,甚至原有開發人員離職他調,連亡羊補牢都倍感困難。經驗一再顯示,事前的測試除錯絕對比事后維護省時省錢,唯有賣不出去或不能用的軟件例外。
對于測試的要求可簡單區分為二:一種是通過目標所訂之軟件品質;一種是在既定資源內達到最佳成效。前者要求山頭一定要攻下,不達目的絕不停止。譬如目標為單位測試時間的錯誤發現率須低于某數字,若超過了就得延長測試。此種方式適用于品質要求較高的軟件。至于后者則是上市時間已宣布,無法更改者,其目標著重于鏟除最嚴重的錯誤。此種測試較著重測試的準備、經常對測試執行與除錯設定時限與數量要求,其中最容易遵循的準則即為:重要功能永遠先測。這兩類測試的需求不同,足以影響到測試的計劃、測試的順序與關心的重點。讀者不可不察。
至于測試資源配置適當性,則是評估測試目標能否達成的重要參考指標。測試人員需要合理的測試資源,譬如要求總研發人力的20%以上。總時程的1/3以上。人力不足,測試流于形式,時程過短,找到錯誤也來不及除錯,均不可取。除了測試在研發的比重,也需注意測試工作本身在規畫管理、規ge個案訂定、測試執行、回歸測試、訓練準備工作的人力分配。人員的訓練與設備的安排尤其容易輕忽,需加以注意。不同階段測試的資源配置,也必須加以考量,如此可避免測試集中于功能測試,忽略系統測試。這些工作的適切安排,有助于協助測試工作時時都執行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測試。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