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訊今天,我們分享了一篇微軟前員工講述微軟在Win10中采用漢堡式菜單初衷的文章,文中稱這是微軟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以及由一大批聰明的腦袋思考討論從而得出的最佳方案。
現在,又有一名在微軟工作過十余年前Windows工程師分享的關于Windows開發過程的一些內容,這些內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好的創意如何被毀滅,而一個糟糕的創意最終又是如何被采納的。
該工程師寫道:
我曾經是一名Windows團隊的工程師,參加過不少開發研討會議。
常常,一些性格外向且頗具魅力的項目經理會宣布,團隊已做出了一項決定。然而,這個決定通常會是多方妥協的產物,妥協因素可能是功能性、或者是適用性、也或者是時間限制等等。最初的構想往往都很美好:快速、廣泛適應、直觀、自動記錄,最重要的是對用戶友好。在這個階段,即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統的構想階段,它常常被看成是非常了不起的產物。
而隨著開發進程的推進,一系列決策導致對原本設想的Windows功能進行削減,以至于到正式發布時,最終的產品已與最初構想大相徑庭。
問題是,在整個過程中,所有這些決定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糟糕。因為項目管理團隊、開發人員與測試人員已經經過了仔細審議、已花費了大量時間來權衡他們做出的每個選擇,評估了每種選擇的優缺點并估計出了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最終從多個選擇中選擇了自認為最佳的選擇。
問題是誰沒有參與到整個決策過程中來呢?
是用戶!在通常只有4到6周的決策時間內,開發者根本沒有工夫去咨詢用戶。而微軟的內部員工作成為了用戶的代表,而他們的想法往往過于理想化。
于是,團隊就按這種理想化的模式運作,他們心思縝密地將所有實際不合理的想法合理化,并最終做出決定。
到了會議當天,項目管理者會反復強調他們所做出的決定是多么有利于用戶。他們會列舉一些事實來佐證這項決策:我們不想提供過多選項來讓用戶無從選擇;一致性對微軟有利,所以也一定對用戶有利。每個人都面帶滿意的笑容,紛紛點頭同意這項決策并一致認為這是最佳決策。
盡管最終結果與當初構想的有些差距,也可能用會使用戶體驗更糟糕,但工程們還有“殺手級”的說辭:“編寫軟件總是需要妥協的嘛,如果真有用戶在現場,相信他們也會理解的。”
以上就是我曾經作為Windows工程師時的所見所感。
當然,以上是過去微軟開發Windows中的一些內幕。目前,在Win10開發過程中微軟已通過Windows Insider計劃將Windows的開發過程變得更加透明化,開始認真聽取用戶的反饋。希望最終版Win10(包括桌面版和手機版)能讓絕大多數用戶滿意。(Via: WMPU)
關注Windows10,鎖定Win10之家(http://win10.ithome.com)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