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能讓上網的Modem掉線;干擾,能讓硬盤丟失數據;干擾,能讓電腦死機,顯示器磁化花屏。這不,今天就遇到一個干擾問題,竟然會讓電腦自動重啟。
事情是這樣的:
一客戶在公司購買的兼容機,配置為技嘉GA-8IE533主板,CPU為CIV1.7G,內存為RAmos DDR266 256M,硬盤為IBM DESKPRO 60G。
應該說硬件品質還是不錯的,不應該出現太大的問題,在組裝和安調時也沒有發現。因為客戶也不是專業人員,在使用時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機器如果把CMOS中的外頻設置為266時(當然該機器的標準外頻就支持266,在266MHZ下使用不能說是超頻),主機繼續運行XP操作系統時,就會提示“你的主機發生硬件系統性故障,主機將在60秒后關閉,請提前做好數據備份工作”之類的字樣。
表面一看,倒挺像是“沖擊波”病毒。有時機器會莫名其妙的重啟或退出應用程序;在運行3D測試軟件時也會發生重啟現象。但將外頻設置為200時就沒有上述的故障現象出現,長時間運行系統也穩定。盡管可以考慮這種現象不像是病毒破壞,仍然試著用殺毒軟件殺毒,結果也確實沒有發現任何病毒。
因為客戶同時配購了兩臺一模一樣的電腦,另一臺運行一切正常,沒有發現問題。于是客戶就把兩臺機器上的部件換著試,想查出問題所在。結果,東西都換了一遍,故障依舊,不知道什么原因。
對于這種特殊重啟情況,可能的原因如下:
1.主板運行不穩定或內存質量差;
2.電源品質差,供電質量不穩定;
3.兼容機內部電磁干擾嚴重,造成系統工作不穩定。
針對上述的分析我們再采用替換法來檢查故障所在,結果基本排除了硬件本身的問題,初步確定故障是由于干擾造成。
解決方法如下:
1.在BIOS設置中有關CPU主頻設置中有一項“Spread Frequency Spectrum”,因為這項功能是用來控制主板的振蕩頻率波形的,當此項功能設為ENABLED時可以為主板提供良好的超頻性能;設為DISABLED時可以為主板提供更穩定的工作條件,有效的避免無規律的死機現象。不過,這臺機器關閉此項功能后,還是同樣出現無規律的重啟和關機現象,沒有明顯的變化。
2.試著將內存從DDR1移動DDR3的位置,使內存遠離CPU。再次重啟電腦后,長時間運行,一個下午只重啟了一次,故障明顯減輕,但是仍然沒有將隱患完全排除。
3.會不會是內存的質量不穩定造成?把內存更換為其他型號內存后,故障仍然存在,在長時間運行中仍然會遇到自動重啟的情況。
4.最后把硬盤數據線和光驅數據線盡可能的遠離主板,同時都使用第一個端口,減短從硬盤到主板之間數據傳輸的距離,并捆扎成束后,移到主板下側后,故障徹底排除。
總結:
隨著CPU速度的飛速提高,CPU的主頻也從286時代的16MHz,386的40MHz,到現在的PIV 3.4GHz,幾乎是擴大了100倍。我們大家都知道,CPU工作時是依靠主板提供的時鐘脈沖,進行運算和數據處理的。這個時鐘脈沖的頻率越高,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越快。當然這需要主板和CPU相配套。我們在中學物理還學過無線電的工作原理——只要是振蕩頻率,就會向周圍空間發射電磁波,并且這個振蕩頻率越高,向周圍發射磁波的能力就越強,當然對周圍產生的干擾也就越嚴重。比如,優質品牌機的機箱通常都采用厚達1MM碳鋼板,而不是使用全塑機箱,就是為了避免計算機在工作時對周圍的家用電器產生干擾。
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DMA33硬盤時,只需要使用現在所謂的“光驅用40芯線”就可以了。而使用DMA66和DMA100硬盤時就必須使用80芯的硬盤線,不然DMA66和100的硬盤就只能做DMA33硬盤來使用。到了ATA133時,有的主板生產廠家在配套贈送硬盤線時,就直接贈送了折疊式的高速硬盤數據線,這也在一定程度減少了計算機內部散射的電磁波對硬盤數據傳輸時產生的干擾及數據線之間的相互干擾。
另外,原來的IDE接口的老硬盤的電路板都是裸露的,而現在的60、80G或更大的高速硬盤,多數都將電路板直接包括在金屬板下面。這樣做也能有效的避免來自外部的電磁干擾。
再有就是RAMBUS內存和一些高檔次的內存,內存芯片的外面都加了一層金屬。這層金屬一方面可以為內存芯片提供散熱功能,保證內存芯片工作更穩定;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計算機內部的電磁干擾對內存數據的影響。
大家也曾看到過這樣的文章,為什么內置貓的速度總是高不了,同時還容易掉線?這是為什么?在排除電話線質量不高的情況下,主要是計算機內部的電磁干擾太嚴重,會經常破壞貓內部緩存器的數據,造成運算錯誤而掉線。所以,有些網友就介紹使用錫紙或其他薄金屬為內置貓手動增加屏蔽層,可以明顯提高內置貓的連接速率,同時掉線和死機的情況會明顯降低。
了解了以上的幾種情況,我們也就不會對本文所述的特殊故障感到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