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向我抱怨,說他們的電腦老是不太聽話,經常用著用著就沒了反應,就是說“死機“了,問我該怎么辦。在這里,我把種種有可能導致電腦不穩定的因素整理出來,與大家交流交流。
死機的一般表現有:系統不能啟動、顯示器黑屏或顯示一些藍底白字的英文(俗稱“藍屏”)、顯示“凝固”、鍵盤鼠標等輸入指令無效、軟件運行非正常中斷等等。死機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但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是由硬件異常引起的;二是某些軟件設計不完善自己崩潰掉或者與其他正在運行的程序發生沖突而出錯。
(一):由硬件原因引起的死機(包括對硬件的設置不當)
1、CPU
CPU被超頻、過熱或者核心電壓設得過低、 CPU工作正常但過熱保護的溫度值設得太低。
超頻能大大提升電腦的處理速度,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導致CPU的工作變得不穩定。如果你的CPU超頻了的話,先回默認頻率試試。打開機箱檢查CPU散熱器的溫度有否過高,散熱片有無松脫。正常情況下,手摸CPU散熱片應感暖熱而不燙手。
在保證CPU工作溫度正常的前提下,查看BIOS里CPU過熱保護的溫度值有否設得太低。當主板檢測到的CPU溫度高于保護裝置的設定值時,系統會自動關機或重起。例如Pentium 4和0.13um制程的Athlon XP,一般設在60—70度之間就可以了。設得過高會失去保護作用,過低又會導致系統誤以為CPU過熱而“罷工”。
對于Duron、Athlon XP和Celeron 2、Pentiun III處理器,還要注意CPU的內核是否完好,有無被散熱片壓壞。這也提醒我們在裝這些CPU的時候,要注意用力適當和均勻,不要壓壞CPU核心造成隱患。
2、內存
其實電腦大多數故障都是內存作祟。主要有內存條松動、接觸不良、兼容性問題或本身的質量問題,還有就是電壓和頻率沒有被正確設置(電壓不足或工作頻率過高)。
如果電腦剛從另外一個地方搬過來,就很有可能是搬運過程中弄松了內存,可打開機箱把其稍稍按緊,或者干脆拔出重插。如果電腦用了挺久的話,也可能是灰塵導致的接觸不良,可用稍硬的紙把內存條的金手指擦一下,同時把內存槽里的灰塵吹掉,把內存上的灰塵輕輕用毛筆等毛軟的刷子掃掉。如果是新配的機器,有可能是內存的電壓和頻率沒有被正確設置。
現在DDR400內存越來越流行,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DDR400規格的內存條要穩定運行在400MHz上,需要2.6V的電壓,而DDR266規格的要穩定運行在266MHz上,只需要2.5V的電壓。很多主板出廠時的默認設置都是2.5V,如果你的DDR333或DDR400內存要跑在333MHz或400MHz上的話,就需要將內存電壓改為2.6V(有的主板是自動識別的)。我就見過一臺機,KINGMAX的DDR400內存跑在333MHz上(各參數為SPD默認),卻老是死機。經檢查發現主板上電壓跳線是跳了2.6V,可是BIOS里顯示只有2.49V,最后要跳到“2.7V”,BIOS里才顯示有2.59V,機器才穩定下來。
不少裝機商在組裝電腦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懂、忘了還是嫌麻煩,沒有改這個設置,運行些小軟件看不出問題,一玩游戲就完了。所以,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其實內存電壓稍高也是沒問題的,比標準電壓高0.1V—0.2V一般是沒問題的,但要注意發熱。有的主板廠商就是偷偷在內存、AGP和北橋芯片的供電上加了一點點電壓,使得它們的產品看起來更“穩定”。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