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五筆輸入法的“五要五不要”:
一、五筆輸入法作為最快捷、最方便的一種輸入法,學習的人也日益增多了,在這個大環境下,部分培訓學校和某些五筆自學軟件及一些書籍聲稱其能在一周內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讓初學者熟練地使用五筆進行漢字錄入,其實對初學者而言,在一周后能熟練地進行英文盲打都不太可能,更不用說熟練地使用五筆輸入法錄入漢字了,這正是學習五筆的第一不要——“不要急功近利”!學習五筆一定“要循序漸進將基礎打好”,明白這一點對初學者非常重要!不然的話就會讓初學者產生厭煩情緒,試想一周后如果學習者并不能熟練地使用五筆,甚至連英文盲打都不利索的話,這位同志還會再繼續學習下去嗎?不會了,因為他這時會認為五筆很難學,甚至會認為是自己太笨,根本就不是學五筆的材料,對學習電腦的其它應用也會因此而逐漸失去興趣,很可能從此半途而廢……
所以說,您不妨用一兩周的時間先將英文盲打練熟以后再進行五筆的學習,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就是這個道理。注:很多人都是因此而“棄五從拼”的,甚至有人已練成了“一指神功”而“獨步鍵林”!真不愧是“眼觀二十六路”啊……
二、明白并做到了上面的一要一不要后基本就能安下心來學習五筆了,在學習五筆字根的過程中多數人都會進入死記硬背的誤區,這又會導致一大部分人因記性不太好或不經常使用電腦而放棄五筆的學習,這就是第二個不要——在記憶字根時“不要死記硬背”!“要進行模糊記憶”!
上面的話可能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下面我就舉幾個例子并結合字根表進行說明,
如:N鍵中的折字根有很多,如果您一個一個地去記的話,天哪……不要害怕啊!其實這是有個規律可循的,只要是一筆能寫下來的折字根全都是按N鍵,如“乃”的這個大折;又如:手的食指能按到的第一個鍵內必有一個字根為一,之后依次就是二三(四)字根了,橫區內有一(G)二(F)三(D)橫、豎區內有一(H)二(J)三(K)四(L)豎、撇區內有一(T)二(R)三(E)撇、點區內有一(Y)二(U)三(I)四(O)點,怎么樣,有意思吧,這也是個規律,而且未筆識別碼的編排也有非常類似的規律。諸如以上之類的規律還有很多,筆者就不逐一列舉了,總而言之,真正需要我們牢牢記住的字根并不是很多,只要記住字根口決字面中的字根就足夠了,其它的字根都是采用模糊記憶法就能記住的支脈字根。
三、下面我再說一下第三個要與不要,“要理解記憶漢字拆分的四大原則”,“不要認為把字根和拆字原則背牢了就可以將所有的漢字全部拆開了”。在拆字時除了按書寫順序拆字為主原則外還要遵循四大原則,下面我就詳細分析一下這四大拆字原則:1、取大優先,在遵循總原則的條件下拆字時應以“再添一個筆畫便不能使其成為另一個字根”為限,每次都拆取一個“盡可能大”的,即盡可能筆畫多的字根,例如“世”字第一種拆法為“一、凵、乙”(誤),第二種拆法為“廿、乙”(正),顯然前者是錯誤的,因為其第二個碼元“凵”,完全可以向前“湊”到“一”上,形成一個“更大”的已知碼元“廿”;2、兼顧直觀,在拆分漢字時,為了照顧漢字碼元的完整性,有時不得不暫且犧牲一下“書寫順序”和“取大優先”的原則,形成個別例外的情況,如“自”字按“取大優先”應拆成“亻、乙、三”,但這樣拆,不僅不直觀,而且也有悖于“自”字的字源(這個字的字源是“一個手指指著鼻子”)故只能拆作“丿、目”,這就叫做“兼顧直觀”;3、能連不交,當一個字既可拆成相連的幾個部分,也可拆成相交的幾個部分時,我們認為“相連”的拆法是正確的,因為一般來說,“連”比“交”更為“直觀”,如“丑”字可拆成乙土(二者是相連的)或刀二(二者是相交的),這時我們就認為前者拆法是正確的;4、能散不連,筆畫和字根之間,字根與字根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散”、“連”和“交”的三種關系,其中就屬散的優先權為最高,比如“倡”字就是散。另外您最好能記住筆者總結的一個重要原則:無論如何也不能連的字就以“取大優先”為重要原則,只要是能連下來的字就以“兼顧直觀”為重要原則。注:上述幾項原則相互之間相輔相成,并非相互獨立。
四、把上面提到的幾點理解記牢了,就可較為熟練地使用五筆打字了,但是有些需要輸入末筆識別碼的字明明已將字根和末筆拆出來了,卻無論如何也打不出來這個字,其實這八成是您將這個字的末筆拆錯了,所以這就要求您一定“要記住一些特殊末筆”,“不要被書寫習慣所束縛”。下面我就簡單說一些特殊末筆:一、當“力、刀、九、匕”這些字根參加未筆“識別”時,一律以其“伸”得最長的“折”筆作為末筆;二、“我、戔、成”等字的“末筆”要遵從“從上到下”的原則,一律規定“丿”為其末筆;三、對于“義、太、勺”等字中的“單獨點”而言其離碼元的距離很難確定,可遠可近,我們干脆認為這種“單獨點”與其附近的碼元是“相連”的,既然是“連”在了一起,這些字便屬于雜合型而并非為上下型漢字。“四”、“連”、“逐”等字的未筆按書寫習慣來寫應該是“辶”的最后一捺,但由于帶“辶”的字太多,所以在這里就要選用“車”或“豕”字的最后一筆為末筆了。
五、下面要說的是第五不要與要,某些字在拆其字根時“不要中規中矩”,“要采用象形拆法”。比如“拽”字的最后一個字根不是叉,而是“匕”,這與“使”的最后一個字根是不一樣的,但多數人拆這個字時都會拆成叉或折、撇等,諸如此類的字還有很多(如傲、氏、余等),所以您只能是看它最像什么就把它當作什么字根,不然的話,您也就只能使用“萬能五筆”之類的混合型輸入軟件了,您是永遠不可能完全屏棄拼音而單獨使用五筆的。注:本項對學習五筆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實為重中之重!
好了,不多說了,其實五筆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難學,當然也不會像某些廣告和某些人所說的那么容易學,五筆輸入法也并非是某些人口中所說的“熟練工”,當然,熟練還是很重要的,正所謂是熟能生巧,總而言之,只要您多注意一下五筆的一些規律的話,我相信您一定能成為五筆高手的,您遲早都會發現五筆要比拼音好用百倍的!GOOD LUCK!
注:本文中提到的五要五不要在學習五筆輸入法的人群中是很常見的一些問題,筆者在此只是簡單地做了一下總結而已,您要真的想學習好五筆輸入法的話還是需要您自己不斷地去參悟其中的規律,其實光靠老師講、看教材以及聽取他人經驗都不會對五筆的學習有多大益處的,用一句東北話說就是:“誰說也不好使!”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