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在打字的時候也經常遇到打錯字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避免呢,這里從幾個方面來講解一下。如何避免輸入法錯別字的情況
如果因為讀音相同而出現的錯字,可能是使用了拼音輸入法寫出這兩行字,再將字制到錦旗上。當然這只是編輯的猜測,文化單位方面已做出道歉,咱們也就不深究了。但使用拼音輸入法時也要注意同音字輸入錯誤的情況,避免出現一字之差,貽笑大方的情況。
我們先來看一些關于拼音輸入法錯字的小笑話:
長沙太守韓玄死于胃炎之手--韓玄是得胃病死的。(胃炎=魏延)
張遼威震逍遙津,打敗了動物--是獅子還是老虎?(動物=東吳)
江東年輕主帥魯迅,成功的擊敗了蜀軍--大文豪真厲害還當過將軍。(魯迅=陸遜)
曹操親統大軍于六倍的軍隊交鋒--曹操雄兵百萬,他的六倍兵力是多少?(六倍=劉備)
孟獲在瀘水岸邊被麻袋生擒--被人用麻袋套著頭痛扁了一頓!(麻袋=馬岱)
曹操放聲痛哭國家--誰說曹丞相是奸臣,人家多愛國啊!(國家=郭嘉)
草皮逼漢獻帝退位--草皮都那么囂張,皇帝還真不好當。(草皮=曹丕)
如果這么多錯字出現在三國演義的書中,恐怕中國的四大文學名著不僅會少一部,而且《笑林廣記》大概要多個姊妹篇了。
某報在2006年對近兩年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后,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
統計顯示,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占錯誤總數的50%左右。而在與輸入法相關的錯誤中,因“同音輸入”造成的錯誤,如“突破”誤為“圖破”、“重點”誤為“終點”等,共有1703處,占90%;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錯誤,如“緊”誤為“紫”、“租賃”誤為“租憑”等,共有193處,占10%。鑒于這一統計的時間跨度長、范圍廣,且具有連續性,可以認為,其結果基本反映了拼音輸入法和字形輸入法造成我國出版物文字錯誤的比例。
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中,有“提筆忘字”經歷者超過95%。這是因為許多人長期在電腦、手機上 “打拼音”,已經習慣了用拼音“代替”漢字。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甚至不會寫字,這是千百年來中華文化中從未有過的一件怪事,這種現象與“拼音輸入法”有極大關系。出現“撼”現象,也讓國人重新認識到平時依賴拼音輸入法、對漢字的識別要加強;甚至有網友表示,要對下一代負責,深度加強漢字學習。
隨著拼音輸入法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輸入法,在打出的字中往往因為追求速度而忘記校正或選擇正確的漢字,才會出現“撼”字之爭議。
用拼音輸入法打字如果一味求快,那么打出來的字更可笑,比如“你嚎(你好)”、“獸擊號(手機號)”等。列舉這些錯字出來,是想讓大家多注意拼音輸入法不能一味求快而對錯字忽略不計,在溝通或寫作時會造成可大可小的影響。
以用戶數量最多的搜狗、QQ和谷歌拼音輸入法來看,三個輸入法在聯想、糾錯、智能云輸入都有卓越的表現,但在選擇字的時候,還要要靠我們自己的檢驗,才能減少錯別字的出現。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