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管理系統中事務(transaction)的四個特性(分析時根據首字母縮寫依次解釋):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離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
所謂事務,它是一個操作序列,這些操作要么都執行,要么都不執行,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工作單位。(執行單個邏輯功能的一組指令或操作稱為事務)
原子性是指事務是一個不可再分割的工作單元,事務中的操作要么都發生,要么都不發生。
可采用“A向B轉賬”這個例子來說明解釋
在DBMS中,默認情況下一條SQL就是一個單獨事務,事務是自動提交的。只有顯式的使用start transaction開啟一個事務,才能將一個代碼塊放在事務中執行。
一致性是指在事務開始之前和事務結束以后,數據庫的完整性約束沒有被破壞。這是說數據庫事務不能破壞關系數據的完整性以及業務邏輯上的一致性。
如A給B轉賬,不論轉賬的事務操作是否成功,其兩者的存款總額不變(這是業務邏輯的一致性,至于數據庫關系約束的完整性就更好理解了)。
保障機制(也從兩方面著手):數據庫層面會在一個事務執行之前和之后,數據會符合你設置的約束(唯一約束,外鍵約束,check約束等)和觸發器設置;此外,數據庫的內部數據結構(如 B 樹索引或雙向鏈表)都必須是正確的。業務的一致性一般由開發人員進行保證,亦可轉移至數據庫層面。
多個事務并發訪問時,事務之間是隔離的,一個事務不應該影響其它事務運行效果。
在并發環境中,當不同的事務同時操縱相同的數據時,每個事務都有各自的完整數據空間。由并發事務所做的修改必須與任何其他并發事務所做的修改隔離。事務查看數據更新時,數據所處的狀態要么是另一事務修改它之前的狀態,要么是另一事務修改它之后的狀態,事務不會查看到中間狀態的數據。
事務最復雜問題都是由事務隔離性引起的。完全的隔離性是不現實的,完全的隔離性要求數據庫同一時間只執行一條事務,這樣會嚴重影響性能。
關于隔離性中的事務隔離等級(事務之間影響),參見相應博文
這是最好理解的一個特性:持久性,意味著在事務完成以后,該事務所對數據庫所作的更改便持久的保存在數據庫之中,并不會被回滾。(完成的事務是系統永久的部分,對系統的影響是永久性的,該修改即使出現致命的系統故障也將一直保持)
write ahead logging:SQL Server中使用了WAL(Write-Ahead Logging)技術來保證事務日志的ACID特性,在數據寫入到數據庫之前,先寫入到日志,再將日志記錄變更到存儲器中。
轉自http://blog.csdn.net/u012440687/article/details/52116108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