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函數環境就是函數在執行時所見的全局變量的集合,以一個表來承載。
說明:每個函數都可以有自己的環境,可以通過setfenv來顯示的指定一個函數的環境。如果不顯示的指定,函數的環境缺省為定義該函數的函數的環境。在前面的代碼中,函數foo的缺省環境里沒有定義變量g,因此第一次執行foo, g為nil,表達式g or "No g defined!"的值就是"No g defined!"。隨后,foo被指定了一個環境 { g = 100, print = print }。這個環境定義了(全局)變量g,以及打印函數print,因此第二次執行foo,g的值就是100。但是在定義函數foo的函數的環境下,g仍然是一個未定義的變量。
應用:函數環境的作用很多,利用它可以實現函數執行的“安全沙箱”;另外Lua的包的實現也依賴它。
包
定義:包是一種組織代碼的方式。
實現方式:一般在一個Lua文件內以module函數開始定義一個包。module同時定義了一個新的包的函數環境,以使在此包中定義的全局變量都在這個環境中,而非使用包的函數的環境中。理解這一點非常關鍵。以前面的代碼為例, “module(..., package.seeall)”的意思是定義一個包,包的名字與定義包的文件的名字相同(除去文件名后綴,在前面的代碼中,就是“mypack”),并且在包的函數環境里可以訪問使用包的函數環境(比如,包的實現使用了print,這個變量沒有在包里定義,而是定義在使用包的外部環境中)。
使用方式:一般用require函數來導入一個包,要導入的包必須被置于包路徑(packagepath)上。包路徑可以通過package.path或者環境變量來設定。一般來說,當前工作路徑總是在包路徑中。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