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圖
效果圖
|||
1、打開原圖,復制一層。
2、建一個色階調整層
調整參數如下:
色階有黑色、灰色和白色3個小箭頭,其中黑色箭頭代表最低亮度,就是純黑,也可以說是黑場。
那么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白色箭頭就是純白。而灰色的箭頭就是中間調。
我們的原圖比較偏暗,所以將中間調向暗調這邊拉,就可以將原圖整體提亮。
|||
再看紅通道,左邊有一個小小的缺口,表明圖像中缺少某種顏色(黑箭往右拉就會給圖像增加青色,將白箭頭往左拉給圖像增加紅色).。
綠通道,右邊明顯一大節都沒有,說明此圖像嚴重缺少綠色(黑箭往右拉就會給圖像增加洋紅,將白箭頭往左拉給圖像增加綠色)。
藍通道,根本沒有藍色,所以原圖才會那么黃(黑箭往右拉就會給圖像增加黃色,將白箭頭往左拉給圖像增加藍色)。
|||
調完后得到效果:
3、按ctrl+alt+shift+e蓋印圖層,得到圖層1。
4、將圖像轉到lab模式(圖像—模式—lab顏色),點‘確定’(已經將效果蓋印到一個新圖層上了,所以扔掉調整層沒關系),然后建曲線調整層。
|||
lab色彩模型是由照度(l)和有關色彩的a,b三個要素組成。
l表示照度(luminosity),相當于亮度,l的值域由0到100。對于“明度”通道,它是一個表示圖像明暗細節的通道。
“a”通道表示圖像中從紅到灰再到綠顏色順序:“a”通道中越亮的區域表示紅色越多,越暗的區域表示綠色越多。
“b”通道表示圖像中從黃到灰再到藍顏色順序:“b”通道中越亮的區域表示黃色越多,越暗的區域表示藍色越多。
調整參數:
大家調的時候不要光跟著拉參數,每調一步的時候要觀察自已的圖像中發生了什么變化,比如這邊往上拉增加什么顏色,那邊往下拉又是減少什么顏色,還要多找些圖片來實驗,這樣很快你就會有自已的心得了。
|||
效果如下:
5、ctrl+e將曲線層合并到圖層圖層1,再復制一層,轉到通道面板,選擇明度通道,執行濾鏡—銳化—usm銳化,如圖:
6、點擊lab通道,回到圖層面板,將圖層模式設為:濾色,不透明度:5%,轉回rgb模式(圖像—模式—rgb顏色),(這樣可以增加皮膚的通透感)。
|||
7、建一個色彩平衡層
調整參數
|||
得到效果:
8、蓋印圖層,按大寫q進入快速蒙版,選擇畫筆工具,將眼珠涂出來。
9、再按q退出快速蒙版,選擇—反選,羽化。
|||
10、然后用亮度/對比度將眼睛調亮。
最后蓋印圖層,進行銳化。
完成最終效果!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