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瀏覽Facebook的相冊時有沒有發(fā)現(xiàn),頁面局部刷新的同時地址欄的地址也改變了,而且不是hash的方式。它使用的就是HTML5 history新增的幾個API,作為window的一個全局變量,在HTML4的時代history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了。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就有 history.back()以及history.go() 。
我一直以為沒有辦法做到,直到前兩天看到了Discourse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Robin Ward的解決方法,不禁拍案叫絕。
Discourse是一個論壇程序,嚴重依賴Ajax,但是又必須讓Google收錄內(nèi)容。它的解決方法就是放棄井號結(jié)構(gòu),采用 History API。
所謂 History API,指的是不刷新頁面的情況下,改變?yōu)g覽器地址欄顯示的URL(準確說,是改變網(wǎng)頁的當前狀態(tài))。這里有一個例子,你點擊上方的按鈕,開始播放音樂。然后,再點擊下面的鏈接,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
地址欄的URL變了,但是音樂播放沒有中斷!
History API 的詳細介紹,超出這篇文章的范圍。這里只簡單說,它的作用就是在瀏覽器的History對象中,添加一條記錄。
window.history.pushState(state object, title, url);
上面這行命令,可以讓地址欄出現(xiàn)新的URL。History對象的pushState方法接受三個參數(shù),新的URL就是第三個參數(shù),前兩個參數(shù)都可以是null。
window.history.pushState(null, null, newURL);
目前,各大瀏覽器都支持這個方法:Chrome(26.0+),F(xiàn)irefox(20.0+),IE(10.0+),Safari(5.1+),Opera(12.1+)。
下面就是Robin Ward的方法。
首先,用History API替代井號結(jié)構(gòu),讓每個井號都變成正常路徑的URL,這樣搜索引擎就會抓取每一個網(wǎng)頁。
example.com/1
example.com/2
example.com/3
然后,定義一個JavaScript函數(shù),處理Ajax部分,根據(jù)網(wǎng)址抓取內(nèi)容(假定使用jQuery)。
function anchorClick(link) { var linkSplit = link.split('/').pop(); $.get('api/' + linkSplit, function(data) { $('#content').html(data); }); }
再定義鼠標的click事件。
$('#container').on('click', 'a', function(e) { window.history.pushState(null, null, $(this).attr('href')); anchorClick($(this).attr('href')); e.preventDefault(); });
還要考慮到用戶點擊瀏覽器的"前進 / 后退"按鈕。這時會觸發(fā)History對象的popstate事件。
window.addEventListener('popstate', function(e) { anchorClick(location.pathname); });
定義完上面三段代碼,就能在不刷新頁面的情況下,顯示正常路徑URL和AJAX內(nèi)容。
最后,設置服務器端。
因為不使用井號結(jié)構(gòu),每個URL都是一個不同的請求。所以,要求服務器端對所有這些請求,都返回如下結(jié)構(gòu)的網(wǎng)頁,防止出現(xiàn)404錯誤。
<html> <body> <section id='container'></section> <noscript> ... ... </noscript> </body> </html>
仔細看上面這段代碼,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個noscript標簽,這就是奧妙所在。
我們把所有要讓搜索引擎收錄的內(nèi)容,都放在noscript標簽之中。這樣的話,用戶依然可以執(zhí)行AJAX操作,不用刷新頁面,但是搜索引擎會收錄每個網(wǎng)頁的主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