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你也是設計師或準備成為設計師,要有心理準備面對這方面的質疑。好消息是,這個行業對學歷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標準。這和某些行業有很大不大,具體對比就是醫學類,建筑類,經管類,那些行業,你低一個學歷,可能未來就是完全黑暗。所以,雖然說設計行業很多人想逃離,但是每年這個行業也在接納更多的人。不同學歷,不同階段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壞消息是,越來越多設計類畢業生要涌進社會。
究竟每年能生產多少準設計師?畢業生人數已經穩居畢業生的前十位,據說2014年人數已經躍升至第2位。好可怕,一大波一大波畢業生即將涌向市場。這個消息很重要,現在整個社會的供求是失衡,因為每年出來的設計類畢業生實在太多了。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馬上可能受到各種不公平的歧視。還有,很多別的專業同學也會涉及的設計行業,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按照今年統招的設計類人數推算。這里的10萬人,學歷分布大概是這樣:
大專生 60%
本科生 30%
研究生 5%-10%
人生沒有希望了么?當然不是,設計這個行業很可愛,對學歷其實要求沒那么嚴格我們看一下某知名公司要求:
視覺設計師(廣州)
工作地點:廣州 職位類別:設計類 招聘人數:2人
工作職責:***
工作要求:
美術、設計、藝術學、計算機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如有突出經歷,專業學歷不限制);
出色的設計把控力和設計成果;
善于分析需求,了解用戶群審美,熱衷于對互聯網產品設計,掌握一定的產品/交互/用研/開發認知力;
對互聯網設計美學有深刻的理解和自我的追求;
能力全面,設計感強,設計思維活躍,設計范疇廣,手繪能力強;
熱愛生活,熱愛分享,責任感強,樂于分擔;
愛好奇特廣泛,關注各種設計趨勢。
大部分信息可以忽略,直接看華麗麗的文字。如有突出經歷,專業學歷不限制是不是有一種竊喜的感覺?而且從我觀察的情況下,情況也確實相似。并不是所有大家認為最好的那幾家公司全是本科以上的設計師。
不過這里有個小小的隱患,同等條件下,入職的條件要更為苛刻。
比如兩候選人,正常情況下,在水平較為接近的條件下,a同學的學歷稍微高一點,那么他入選的機會就大很多。
學歷稍微低的同學,怎么辦?我的建議只有兩個
用工作經歷覆蓋學歷。當你的社會成績夠優秀,學歷自然而然變成的最后要考慮的東西,而不是他們馬上關心的話題。譬如你所做的事情與未來職位的匹配度高,這絕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我們起點差點,更需要努力,花更多時間彌補之前的缺失。學歷高者,也不用過于以為自己高高再三,不上進意味著有一天被社會打上劣質品的標簽。
提高自己學歷。這東西,在實際工作中,其實意義不大。同樣的職位,評判的標準基本是一致,不會因為你學歷有所不同。學歷有點像入門券,進入了就沒有特別大的意義了。而提高學歷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就是考研,當然還有專升本等等方式。由于考研的適用面較寬,就以此做展開。
設計類考研有什么用?展開話題前,不妨先看看之前某個同學給我的留言,具有很強的普遍性。
好山**主頁君求助,我馬上大四,學的美術學,家里一直讓考研,我比較喜歡設計,因而大一起一直在做一些平面設計類的兼職,有份小工作 問題: 1.要不要考研,考研也能學到許多,但是不是真正的社會經驗,畢竟有一定差距 2.不考研,專業性沒有一直學習的同學那么強,如何勝任工作。
怒答:我記得之前寫過這么個東西,考研的目的1)要看你期望考取的學校是什么樣的?譬如國內國外不一樣,不同學校-也不一樣。2)其實以國內為基點,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專業,而是你的外語。我見過不少被外語卡死的。3)如果你是希望提高專業水平。只以考取上研究生為目標,那么現在開始以考研的標準,每天練習以標準紙,A4的兩倍左右的紙張。開始做案例練習。
考這玩意的用途:之前群里有同學討論為什么考這個,復試時導師也會問類似的問題。當然這些并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了什么而學習。一年幾萬的學費可不便宜,如果單純混的話,完全可以選擇其他方向的學位。
為了混文憑
為了彌補美院(設計)夢
認識些厲害的人
如果你只是以目的一位最終目的,當然可以,一般學校的導師也不會阻止你這么干。他們也落得清閑,不過畢業后你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你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該怎么走,學校的導師最喜歡的學生是有一定工作經驗,對自己未來有過設想的同學。千萬不要為了考而考。
第二點就比較奇葩,不過相信很多人都會這種想法。尤其考設計都希望上美院。其實有些綜合性大學很不錯,具體你們查查,我就不一一描述了。其實期望進了這些學校就變得像個設計師,不覺得會這樣。
我偷偷告訴你,一般考這個的問題都希望混學校和教師,亦或者是公務員。幾乎很少人以后想做設計師…..
是不是五雷轟頂,你說這樣能鍛煉到設計技能?當然能,只是你要更有毅力拒絕很多誘惑,和安逸的環境。同時,還是要乖乖到設計類崗位實習。
最后是認識些厲害的人,一般導師都很厲害。你的同學也一樣,別看平時懶懶散散,真要拿東西出來一般都不賴。當然,同樣這些東西在社會中的公司同樣能得到。所以這些不是最終目的,別周圍的人都考研你就去考,那是獨木橋,想清楚了。
設計考研院校現狀:由于我是這所學校的研究生,其他學校的情況基本如此。全國招收設計類碩士的學校有很多,可是真正意義上大家認為好的大學不多,約莫估計有33所,分到各個區域就更少了。以我就讀的廣州美術學院為例,全日制每年招生200人左右,在職碩士50人左右。報名的人數約為招生人數的6-10倍左右,就意味著你要pk掉9/10的人,競爭是相當的激烈。
同時,我截取這么一張圖片,你能更好的認識這學歷的價值:
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當然并不是說這東西完全沒用,其實,如果你當成是種修煉,這絕對是一種高強度高要求的變態練習方式。
我截取某個設計考研機構的圖片,這是一個考生從準備考試到最終考試所用耗材的數量。如果你以考研做為磨礪心性的鍛煉,那樣真的蠻好的,能認識到得到什么東西都不是簡單敷衍就可以。
其實暫時國內的設計類研究生,更多強調論文寫得好不好,而不是你的設計。是不是很失望,設計并不是這里的全部,只是占了一半的比重。而且大部分的設計以研究性為主,實際價值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如果我真要說,我覺得以我拍到的這組碩士畢業作品能很好解釋到底讀研究竟讀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只是這個個東西,你覺得它很美,很好看。除了這些還有別的么?
這是在構思和論證階段,展示的東西,比最終的作品蘊含和混雜了很多方向。它在回答這么系列問題
它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
它能變成什么,有什么可能
思維比結果更重要
經過這些步驟,再看最終的東西,是不是感覺到不同的東西。
這也是讀研階段,最終展示時,應該具有的水平和眼界。是一種系統的思維模式,不僅僅只是一件小小的視覺作品。
每種設計,都能找到東西與之對應。每個細節都是有利可查,能夠真切說出其意圖。這便是我認為的簡約設計之道,不做無謂的裝飾,不做無理拒的設計。
延伸閱讀:這部分是引述好友"@大寶–dabao"的一段文字:
本科不是學設計的,但是讀研學的是設計,對日后工作會有影響嗎?這也是最近被問到好多次的問題,這類朋友本科可能學的是國畫,油畫等繪畫類專業(這類專業不太好就業,原因你懂的),研究生學了設計。正常來說滿足就業只要做好這幾個部分就不太會有影響了:
設計作品(40%)+是否有實習經驗(30%)+大學和所學專業(15%)+面試技巧(15%)
工作久了會發現身邊的同時雖然都是做著視覺方面的設計,但是大部分不算是這個專業出身,有學動畫的,有學油畫的,有學工業設計的,在大學階段除了略懂PS之外基本上對視覺這方面的專業和課程都沒有接觸,如果你本科學的是和設計或繪畫相關聯的專業大可放心,(前提是和美術相關聯的專業)
在畢業前盡量按我上述提到的,做一些設計作品哪怕是臨摹,通過老師或是朋友的介紹做(哪怕是象征性的)實習,就不必過于擔心求職的問題,最后就是面試的技巧和表現,這里不做過多復述可參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剛入行的設計師如何撬開大公司的門》
——————————————————————————————————————
米田新書《主動的ui設計師》立案前,如何快速有效地了解客戶的需求?設計前,素材收集、整理和寫作技巧有哪些?設計中,如何優化調整合適高效的視覺?設計后,怎么做總結和傳播更利于自我提升?您還在為以上問題發愁嗎?如果是,那么《主動給的UI設計師》將會是您最好的選擇。本書站在一線設計師的視角,完整地展示了新媒體下的UI 設計流程和細節技巧。通過主動溝通,素材的設計,草圖的繪制,網頁端、常用端、移動設備端設計及項目總結,引導讀者走上設計之路,并可以舉一反三;采用TIPs 和實際案例結合的說明模式,讓讀者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