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周:
上個月老周基于情懷,熱情澎湃的寫了-《小牛電動為什么可以眾籌到7200W+》這篇在站酷上的處女篇,受到了很多網友的反饋和討論,總結來講,可能這篇文字的出發視點太過主觀,得到了不少看客的批評,這些老周都悻然接受,既然文章寫出來是給大家看的,理應站在一個更大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得出觀點,但即便這樣還是非常高興當月得到了站酷月熱門作者的名次,這也使得作為一名資深設計狗的老周萌發出想要每月寫一篇觀點類的文章發布于站酷,與更多設計愛好者分享經驗探討設計。
好了,人模人樣的話就說到這了。
本期老周說主要講的是關于設計師如何制作一份高精尖的個人簡歷的問題,我們大家都知道一般就簡歷而言有一個最適應普通大眾的所謂標準簡歷模版,這種簡歷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在一個規范的框架內把個人信息文字標準化統一化的整理出來,都不能說是呈現,而企業的HR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是通過這種信息化表格化的內容選擇應聘者,這種模式相對適用于企業對巨量人才的需求,很簡單,假設一個企業在一個月內需要招聘100位職員,那么很可能HR會收到300份應聘者的簡歷,那么在這個時候這種傳統的文字信息簡歷所傳達出來的側重點分別是畢業信息和職歷信息這兩個部分,HR的篩選很可能是1分鐘看完一份簡歷然后判斷去留。
這也是適用于普通企業招聘普通職員最高效最模式化的一種方法。但是對于設計師群體或者說對于創意工作者們來講,單一的文字表格信息簡歷未免太過于公式,并且很難體現出這類應聘者的個人特色,而恰巧,這類人群又是最需要表現特色的人群,什么意思?假設老周要應聘一份設計主管或者設計總監的職位,單一的普通簡歷或許是這個樣子的:
顯然,這樣的簡歷很容易把創意工作者埋沒于茫茫的求職應聘者中了,因為沒有特點么,我一直講做什么職業看上去就得像是那個職業群里的精英,雖匠氣始于心,但初次見面始于形更為關鍵,否則很容易錯失掉好的機會。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很簡單,設計師一定要認真用心的去"做"簡歷,沒事喜歡在站酷逛的大家都知道,平面設計師是什么?
就是一群把文字信息轉化為圖形傳達的一群人啊,到了關鍵的求職時刻你居然還以文字信息為主的去傳達你這個人的能力?簡直不專業!另一方面,有人會說,對啊,所以設計師在求職應聘過程中才會被要求帶作品啊,往往企業招聘設計師看的最重要的就是設計師本人的作品呢,但真正有求職經驗的設計師們有沒有發現,這種一手遞文字簡歷一手遞視覺作品的方式有一個很大的非常之不人性的弊端-就是一切只拿作品說話,
其中有幾方面問題我給大家總結一下
第一:跨度問題-面試者直接重作品而"輕"人,什么意思?客觀原因啊,人物表達不立體多元,從文字簡歷直接跨度到視覺作品,難免重作品,而忽略設計師本身的很多人性層面,比如這個設計師是否合群,他喜歡些什么,他是否善于表達自己,這個人是否合適管理,是否能夠融入企業文化,這些都是無法單方面從作品中直接得出的信息內容。
第二,能力的可信度-老周自己都有把作品借給友人做應聘的經驗,并且友人也成功受聘于該公司,有的同學會說,那公司也不是都傻子啊,個把月后總會發現問題和能力的不匹配吧,拜托,你們知道企業在招聘人才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對公司發展有構成多大的阻礙嗎?別說個把月,就是幾天功夫的耽擱對企業來講那都是損失好嗎。
第三,契合度-這個部分主要由應聘者本身出發,相信大家多少都會有在一個公司干活,期初面試什么都挺順利,但做著做著發現越來越沒意思,很多時候不到個把月就選擇離職了,但又說不上哪里不對。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企業對你這個人的認知度不夠,你自我的特點不夠明亮,為什么不夠明亮?因為除非你求職的作品驚為天人不然公司那么大誰知道你是誰?這種情況你與上級和下級的關系上會有種講不清楚的隔閡感,再到工作中來講大家很難對你這個人有種熟悉的認知,你必須得靠后天的磨合與情感的累積去增加工作的順暢度,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很多年輕設計師難以忍受這般折磨于是選擇乘早走人。
綜上三點所述,簡歷這件東西本身,對于設計師來講,非常重要!
所以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叫"完美的設計師簡歷",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大家都一樣,第三個部分大家都是設計師,今天的重點就在第二個部分"設計師詳情頁"是要告訴大家職業與個性的魅力。老周也找過一些國外設計師的"優化版"簡歷,在這里只能稱之為優化版,因為無非是在信息環節進行了一些專業的視覺優化,可以造成看起來舒服的作用,但是不大:
這些國外設計師玩家的簡歷我們也只能拿來稍作參考,因為國內HR根本很難解讀,簡單講,沒那閑功夫,雖然這些簡歷切合了老周今天主題的后一個部分,那就是人有趣,但是有趣大發了信息本身造成解讀困難了就很容易bi掉,所以怎么做又有趣又有讓人想要了解下去的簡歷呢,老周從"詳情頁"的概念獲得靈感,大家都知道好的產品詳情頁一定是最能體現產品特點又是最吸引買家購買的一個重要轉化部分,所以設計師在線上向企業自我舉薦的時候為什么卻沒有"詳情頁"這個環節呢?如果設計師連"自己的詳情頁"都做的不懼吸引力又如何能幫助企業、品牌和產品去為世人呈現足夠魅力的視覺展現呢?求職中一味的作品作品作品,說實在現在互聯網那么發達,作品都不帶打包解壓的,直接丟個站酷鏈接就完事了,不是么?那設計師的情懷和職業精神到底該怎么去體現?原研哉老前輩說過:
"計師不只是一個很會設計的人,而是抱著設計概念來過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原研哉
所以為了讓我這個設計師更"有趣",我決定設計一份屬于自己的"詳情頁"。模式和版式大家可以自己根據自身特點規劃,這里只是我個人的例子。
平面設計師周士炎
點擊詳情:
當然,誠如上面所說,"完美的設計師簡歷"還是需要三個文件:
1.word版的文字信息簡歷(相信老周word格式最好,方便HR)
2."設計師詳情頁",按不同個性和風格的設計師自己發揮,但,用心和職業,看的人都懂。
3.簡單有序的個人作品合集(簡單-站酷鏈接就好,有序-最好在個人頁面展示里分序排列)
最后,為什么,要做這些然并卵的事情呢?
因為我是職業設計師啊
把看似無關緊要的部分也同樣做成極致的用戶體驗是我對設計職人奉行的一生的燈塔
的原因是
實際上很多看似無關緊要的部分
恰巧極其恰巧的正是最最重要的部分。
以上即是平面設計師如何制作一份有趣的簡歷過程,希望這篇教程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