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份PPT前,我思考了挺久,原因就是我還沒完完全全懂得"取"跟"舍",腦細胞也飛舞了很多天,最終憋出了——這個PPT,其實主要還是針對一個初級設計師來寫的,個人覺得這個是要設計師掌握的基礎技能之一(初次寫,不好之處,請大家諒解)。好,廢話不多講了,我們直接進入主題吧。
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等過程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很多問題看上去不起眼卻總是傷的最深,一個標點符號就能讓一句話變味,一粒沙子毀滅一個地球也有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做設計也好、做人也好、其他動植物也好、單細胞也好,其實大家每時每刻的都在解決問題。
那么,做為一個平面設計師(即"設計師"下同)來說,我們是為客戶解決問題的人,解決什么問題?簡單到這個圖片幫我PS下,那個LOGO幫我摳一下……但是,當你在給客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產生大量的新問題(比如這圖怎么會有鋸齒,為什么顏色變了之類的),而這個新問題從哪里來?客戶還是自己?對于開啟客戶是上帝的模式來說,我想答案是自己。
陶行知(度娘搜的)說了這么一句話: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
他的這段話說出四個關鍵詞(簡單的分析下):
創造: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
筷子+電擊棒=可以用來抓蒼蠅,然后電擊它(或者還有別的用處)。
問題:沒有創造哪來的問題?
既然創造了筷子電擊棒,那問題就來了,這種東西到底實不實用?實用在哪里?不實用又在哪里?(就是要給強迫自己制造問題,換位思考)
思考:沒有問題哪來的思考?至于思不思考,解不解決,那就是另外一個新問題了。
為什么實用?外出方便攜帶,可做充電寶…
為什么不實用?筷子電擊棒會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會不會沒電、會不會發光……
解決:任何事物都有解決的方法,所以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候要學會變通,換位思考。
頭腦風暴后針對性的羅列出問題,加以解決,增加人體識別功能,提高續航力,材質換為絕緣材質加入可發光硬件等等
(以上什么筷子電擊棒純屬個人瞎編)
既然要解決問題,那我們就要學會創造(這個創造是正兒八經的)。從設計師角度來講,創造必備這三大寶:創意,技術,口才。
技術跟口才,我想做為一個設計,懂點高大上的技術跟口才,離女神的距離或許會更近點。
但是創意,往往是阻礙了設計師成為大神之一。(求大神包養~-~)
那么什么是創意?跟創造有什么不同?創意:是創造意識或創新意識的簡稱,是通過思考將某種人文事物將他們具象化創造出來,兩者是緊密相連的;而創造是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或者造出來,其實說白了就是兩個不相關的東西湊在一起制作出來就是創造或許沒有任何的意義。
那創意怎么得到?這時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文言文說出來的都感覺好高大上)
孔子說了單純的學習不去思考就會迷茫啊(或許這是在說成為書呆子的攻略),想必有些做設計的跟我一副德行,拼命的學習很多東西生怕自己學的不夠(比如學了很多軟件,研究很多代碼,甚至學會了怎么折騰電腦手機系統什么的),但是反過來想,如果按部就班的學習新知識,卻不懂得加強思考理解其含義所在,滾瓜爛熟又怎樣?過段時間照樣忘掉,跟所說的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是一個道理;然后孔子又說了:只思考不學習就會迷惑啊,這句話是建立在學習和認知之上的,你沒有學習,給你充足的時間思考你不一定能想出你要的結果。
后來這個孟子就說了: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亦也,既然魚跟熊掌都是我想要的,但是兩者不可兼得,可對于設計師來說魚跟熊掌都要同時得到。只能說得到的這個魚跟熊掌的分量有多種,這個要取決于個人的努力了。
既然孔子說一個說要學習也要思考,孟子說魚跟熊掌都想要,那么這里我個人總結了這幾個字:學、思、空。
作為一個初級設計師來說什么都想要是件好事,話說誰不"貪"?至于怎么個"貪"法,還是要看個人,這個就不做討論。
后面我為大家分析下我認為的學、思、空,是什么樣的一個概念。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幾乎每個文字都有存在的理由,每個時代的變遷造就了每個文字的誕生和"死亡",歷經千年已慘不忍睹?,F在我們所認知的文字大部分只是一個符號而已,已經失去了它原本該有的樣貌。(小感慨了下,簡體雖然有它的優點,但卻摒棄了自身的內在美,所以我個人認為學文字不僅僅要會怎么寫,也要知道為什么會被創造出來)
(圖1 來自象形字典)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學"(如圖1)可見,是每個歷史造就了不同"學"。
接下來我們以"學"的篆體字來分析我們到底要怎么學?
"學"上部分別是: 為手跟兩個
為算籌(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 ,很明顯的體現"手把手"教練的含義。接下來中間是
為房屋,房屋下面加"子"
,表明教的對象。
所以從篆體""拆解后我們可以這么認為,學習,大多具備這三點條件:
有人帶
有好的(學習)環境
懂得努力的設計師
當然有人帶、有好的(學習)環境是最好,最怕的是不懂的努力的設計師,為什么我會把好的"學習"兩個文字加括號?其實也不難理解,個人覺得很多剛出來的設計師看到了前面兩個:一是有人帶,二是有好的環境,我覺得環境好壞其實還是次要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工作環境是比較奇葩的,說實在畢竟一個環境的好壞多少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和心情好壞)主要是學不學、努不努力。就算有人帶,環境超好,卻不懂的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的設計師,我想大門時刻為你敞開著。(除非已經學不到東西了或者某些原因)因為我們要面對現實:你的能力決定你的價值,你的價值決定了鈔票,鈔票決定了心情,心情決定了態度,態度決定了你的去處…
假定我們真的多少懂得怎么去學,怎么去提升自我,那我們也要多少懂得怎么去思考。這樣就順應了孔老說的話。
那要用什么方式去思考呢?
開始拆字:先看下篆文的解釋:=
(囟,腦)+
(心),造字本義:用頭腦考慮、用心靈感受。隸書
將篆文的"心"
寫成
。自慮為"思";念他為"想" 。
注意是篆體文字上是囟不是田(原因大家都知道,是被簡化后的)我們可以看下(圖2)
(圖2 來自象形字典)
個人認為做設計也好,處理事情也好,光用腦袋想是不夠的,就算你想的天花亂墜,產品也可以實現出來,但是沒有用心去感受,你的產品是沒有靈魂的。為什么沒有靈魂?因為你沒用"心",沒有去感受產品所散發出來的磁場圈,通俗點就是一對戀人無論美丑絕大部分吸引彼此的是內在,其次才是外在。就像一個產品是否贏得消費群體的心,取決于產品是否實用,其次才是美丑。
上面我們已經學會了怎么去"學"、怎么去"思"之后,這兩者同時結合起來之后,就有新的問題出現了。
什么?又有新問題?什么問題?一個思維邏輯的問題,而做為一個平面設計,大多都是感性在做事,邏輯這方面稍微有點薄弱。
這邊我們就扯到腦袋瓜的事情了,據科學家分析得出:
左腦具有語言功能,擅長邏輯推理,主要儲存人出生以后所獲取的信息;
右腦具有形象思維能力,但不具有語言功能。
而右腦的信息來源渠道:一是人出生后憑直觀感受直接攝取的;二是經過左腦反復強化的信息轉存的;三是祖先所經歷的人和事經過濃縮后遺傳下來的。
一般右腦發達的人他們對畫面處理把控能力相對來說會比用左腦的人來的好,而左腦發達的人他們的邏輯思維適合去處理程序跟建筑設計這方面的。(這就是為什么以前要分文科跟理科了,現在好像不分了)
(有點扯遠了)所以只要學會了左右腦同時開發的人,(據說可以是"天才",具體是不是我就不知道了),我想我們的設計能力就會更進一步的提升,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要懂得去左右腦的去做設計。
通常剛出來做設計的人腦袋瓜子里是這樣的,學了很多看了很多,腦袋瓜里一片混亂,雜亂無章,個人認為,這個其實也有好處,只要你學得多看得多練得多,你就會迸出很多想法,但這個想法大部分都是繞了好幾圈的才連在一起的。但要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節約時間成本,那我們就要學會去怎么整理思路,就像整理電腦文件一樣,分類歸檔,推薦原研哉的超級整理術,這本書多少還是有用處的。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覺得新手剛接到項目,部分都是直接上手去做,結果做出來的東西大部分不符合客戶的口味,當然也有極少部分的是一針見血讓客戶馬上愛上你做的產品。這樣的方式幾率是很小而且讓設計變得枯燥無味,會讓自己漸漸失去信心等,然后就出現了適不適合做設計,客戶不懂之類的想法。
其實真正的問題還是出自我們本身,假設我們做為一名醫生,客戶的產品有問題,所以他們才來找我們解決,而我們卻事倍功半的處理這事情,這樣會讓客戶覺得你不夠所謂的專業和質疑,對公司的形象也是弊大于利。
所以我們在處理項目的時候要學會收集、分析、和整理。(這些都是要建立在跟客戶溝通好的基礎上,如果客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們就要按照自己對產品的了解去處理。)
收集:收集不同行業與項目有關聯或者相似之處的案例
分析:因為不同行業的有多樣化的處理方式,他們的好壞在哪里?他們為什么會怎么做?目的何在?這些都是要分析思考的。
整理:將收集分析好的案例有條有理的歸納好,剔除掉不實際或者超出成本控制范圍的。統一整理歸檔好。
最后再給自己預算好時間(我通常都是預算時間再加1-2天,這樣讓自己有個緩沖階段,如果客戶給出限定時間,那我們就要根據他的時間來安排,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勇敢的向客戶保證時間跟進度,首先客戶就會對你的能力多少都會產生信任。
碼了怎么多文字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多少覺得我這個方式有可取之處。上面那么一大片都在說怎么將腦瓜填滿有條理的歸檔好之類的。我想到達這個程度后的設計師應該多少都有點疲憊了吧?疲憊了怎么辦?那就舍棄掉繁瑣的東西,返樸歸真。
相信部分人(我就是那部分人)挺佩服那些真和尚,他們可以放下一切,遁入空門??晌覀兎踩四芊畔乱磺械挠卸嗌??有時候自己都在想,哪天我真的放下了一切(愛、恨、情、仇、功、名、利、色等),我是不是也可以立地成佛了?哈哈……,在成佛之前我還是好好的做設計吧,接下來我們就要學會怎么放空。
放空是建立在我們學習了又思考之后,可以是說一種提升,舍棄一些華而不實的外在,加強內在。其實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這個還是因人而異。對于我來說,產品就像我的孩子,他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對待的態度,而我關心他的內在更多點,華麗的外表適當就可以了。這里說的空其實就是加以提煉精簡不是很重要的內容,加強傳播力更好的信息。
又開始拆字了:空——金文 =
(穴,洞)+
(工,人工的、人造的),表示經過人工處理的洞穴,即宜居洞穴。造字本義:人工開鑿或修建的居穴。(圖3)
(圖3 來自象形字典)
"空"從本義上看,確實看不出來跟我們所說的"空"到底有哪些聯系了,甚至感覺是為了寫這個分享強加進去的。
但我們可以從拆字來分析:穴+工,再結合本義。打個比喻或許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你去挖一個隧道,沒有實地考察好地質條件(就是所說的穴位),你就埋頭苦挖,不幸的話或許坍塌或許碰到孤石那怎么辦?還是花更大時間成本去亡羊補牢?所以接上面所說的,信息處理要找準關鍵點。(就像我們說的內在)
找準穴位挖好隧道檢驗合格后,接下來就是要精雕細琢了,鋪好路,修好墻體,有時間有成本的話就給隧道美化下造造景觀什么的。(就像我們說的外在)
所以"空"對于設計師是一個必經的路。
但從佛學上面來說——"空"又是另外一層含義了,感覺很深奧的樣子,(這里或許有些人會排斥跟宗教有關系的內容,設計是沒有任何界線的,既然這些事物的存在,那就有他們的存在的理由)我理解的也很簡單,空就是"沒有",但是只有"有"的情況下才會有"沒有"存在的,反之也是如此。都只是相對來說的,設計上的也可以借鑒這個"空"。還有就是太極圖大家都見過,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下圖),才能生生不息(扯遠了)。
為了更好理解這個"空",我們可以幾個網上的案例。
雅安的海報
A圖跟B圖,在美觀度來說,B圖的畫面會比A圖來的好看(又是手、又是心跳和城市什么的),但B圖傳達出來的信息太多了,沒有主次之分,要傳達的內容基本是重復,畫面顏色也相對來說比較活躍(或許偏女性化),沒有一種嚴肅感,體現不出的那種沉痛的心情。A圖看上去比較安靜表達的信息也很簡單明了,畫面也比較沉穩震憾。
這張圖其實就很好詮釋了"空"這個字,C圖能說它空嗎?說空的是對于畫面來說只有一個狗爪,說不空的畫面是有個狗爪在那里。這都是相對來說。而D圖,它空嗎?他真的不空,因為他有很多狗爪而且也很飽和,沒有一個關鍵點。當然C跟D圖也很好的表達雅安海報的A跟B圖的畫面。
所以最終我們說了上面那么一堆感覺很深奧的話,最終就是想表達:任何事情在減法上去加法比較容易,你可以無時無刻的去彌補你的不足;在加法的基礎上去減法卻不容易事,因為你要去考慮舍棄后是否還能找的回來。
題外話:所以每個人一生中可以得到很多東西,同樣也可以失去很多東西,往往得到的時候卻不在意他們的存在,失去后才去珍惜。所以在失去前我們要考慮重要性。
最后我們歸納下"學"、"思"、"空"。
做為一個設計師,什么東西都要學也要學會不排斥,遇到難題要學會多維式的思考,最后還要學會舍棄一切障礙懂得提煉精髓,提升內在加強外在。
或許最后你有可能……如上圖
正常點來說雷曼的《無題》拍賣到億位數,是很奇葩的事情,不正常來說,或許他已經超出了我們能理解的范圍了,就如潘石屹看到這幅畫說的:想評論不知從何開始,一切都安靜了。
終于碼完文字了,一看嚇一跳5700字(寫作文一千百來字已經快憋出內傷了何況5700多字),我也不知道自己都扯了什么,上面那些文字或用詞什么的不準確請大家見諒,這個PPT都是擠出時間來寫的,所以難免會有差別,每次接下去寫的時候都要先看下上面寫了啥。
下面是些網絡找的案例,不多,可以小欣賞下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希望有版權的作者看到后,可以秉著無私分享的精神默默的允許我使用這些圖片和字體)
教程結束,以上就是初級設計師需掌握的基礎技能介紹,希望大家通過這篇文章能學到一些知識點!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