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師弟,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他是一位資深設計師。他們那組的團隊有8個人,在以往的工作中,他們的設計發給客戶審稿,但是客戶總是不滿意,不斷的要求他們修改。曾經有一個logo,被客戶拖了三個月還沒有結單。說到這里我大概猜到是怎樣的一個現象了。
整個設計行業的環境都是以客戶那些個能弄哭小孩的審美為主,客戶一個不滿意就不付款。大家都認為這是設計行業的普遍現象,當客戶要求改稿,你自己滿意的稿變成飛機稿,你就在心里抱怨在罵,這客戶不懂設計不懂審美。
任何事情,有問題我們應該先找自身原因。
反復改稿這種現象的問題一定是出現在我們自身,設計師很容易只考慮到形象的美丑而忽視商業的對錯,戳不到客戶的痛點。
我在廣告公司或設計公司呆了4年,所經手的設計方案幾乎都是一次性通過。比如做logo方案,很多公司都會做幾個方案給客戶選擇,而我通常只做一個,因為最好的方案只有一個,我必須幫客戶選出最好的才去提案,而不是給出不同方案讓客戶選擇,你自己設計的你都不知哪個最好,還找你設計干嘛。
說回我那個師弟,總監帶著他們改這改那的,忙得不亦樂乎,實際上是被客戶帶著他們轉了,這單肯定是沒得賺的了。
我說把你們的logo發來,我幫你們過單吧。
你丫的,就這樣發過來了,這什么鬼,他們就是這樣發個jpg或者再貼幾個名片或國旗、紙杯什么的,然后就這樣幾張jpg發給客戶了,接下來就祈禱通過了,等待的將是客戶的修改。要我是客戶我也不滿意,幾萬塊你就給我這個什么鬼。
好吧,于是我開始收集資料,了解客戶的業務,知道客戶是一家新型模式的互聯網房產平臺,整合線上、線中、線下資源為購房者提供服務。
然后我簡單做了提案:
這里介紹了logo的構思來源。
Logo的演繹、拆解,整個logo是如何合成的。
這個時候才是logo主體的出現。
Logo的設計理念,意境渲染。
Logo顏色的選擇,源自生活中一些住宅的場景色調。
質感的增強。
意境的渲染。
結合客戶公司業務分布,做了一些品牌概念的延伸。
一些線下會場的vi概念延伸。
自此他們就自信的去提案了,一大波boss圍坐在會議桌上,他們是非常挑剔的客戶,可是這一次演示完,會場寂靜了。
因為方案的專業度,他們避免自己受質疑,不敢批什么。因為logo極其簡約,他們無可挑剔,找不出一絲bug。
就這樣,通過了,其實師弟不說我也知道會通過。
so,把思路打開,多想想對不對,再想想美不美。~加油吧!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