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周前,我室友拉我入了K-pop的坑,也就是說,我進入了韓飯圈。一入飯圈深似海,隨著我入坑越來越深,就更強烈意識到——原來wuli歐巴比我還要懂設計!這篇文章里,我就來聊一聊,韓流究竟有什么值得我們設計師學習的地方。
如果你讀過我寫的其他文章,就會知道,我很鼓勵設計師們從其他文化中汲取設計精華。通過仔細觀察,你會在應對復雜的設計問題時多一個視角。
作者介紹
作者Jonathan丨全棧工程師兼設計師丨現任Airbnb 工程師,曾就職于雅虎丨個人博客:Mrwhite.space,建議大家看看,是個非常值得學習的設計師博客案例,特別是個人項目部分,他沒有簡單粗暴地直接放上最終效果圖,而是從靈感發現- 線框圖繪制 – 代碼實現等環節出發,寫下背后的思考。想讓人們知道你不僅僅是個畫圖的?學學他這招。
Jonathan 熱愛分享關于設計的一切,有條件的可以圍觀他的推特:JonathanZWhite Medium:@JonathanZWhite
什么是K-POP?
韓國流行音樂(K-POP),節奏感強,適合跳舞。為大眾熟知的人物有鳥叔PSY,權志龍(BigBang)。
好設計具有敘事性
許多k-pop的MV會圍繞一個故事展開,可以是關于騷年之間青澀的暗戀情結,或者衍生的其他故事,但反正八九不離十。這些故事能帶讓觀眾們有很強的代入感,甚至產生「啊,wuli歐巴在給我表白」的感覺。因為k-pop講述的故事太有普適性,太讓人產生共鳴,所以吸引了龐大的受眾。實際上,k-pop早就沖出亞洲走向了世界,以至于2012年的《時代》周刊評價其為「韓國史上最了不起的出口品」。
△ 韓國饒舌男歌手Zion T和他的歌《Eat》。這首歌想要告訴你,即使你陷入低谷,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通常,k-pop里面的故事都是很傻很天真。比如,K.Will的MV《Day 1》就講了一個男孩去跟他女神告白的故事。盡管故事內容輕松簡單,但是在拍攝背后的每一步都會將觀眾的感受細膩地考慮進去。
K.Will 《Day 1》
就像一部電影或是短片,好的設計也應該能講出一個故事。而設計所講的故事,其實就是用戶體驗產品的過程。
看看當今那些成功的產品,如Uber和Airbnb,它們如此具有競爭力的共同原因就在于產品具有敘事性。每個公司背后都有一系列的用戶使用案例,為產品記錄著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
△ 一個非常適合去迪斯尼樂園游玩的房源,適合家庭居住,且位置極佳
舉一個三口之家在Airbnb訂房的例子。這家人準備從國外飛到加州的迪士尼樂園來給女兒慶生。這是他們預定的房間,位于洛杉磯,預計周五下午到達,有房東來接他們。
一個能夠帶入真實情景的設計,應該能提前給出使用案例,并在這些用戶場景的基礎上設計產品體驗。
基于真實的用戶場景,能讓設計變得更容易一些。快拿出故事板,好好思考一下你打算給用戶什么樣的體驗。
好設計更懂用戶
回到2000年左右,那時候k-pop看起來并沒有席卷全球之勢。那它后來是如何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呢?
這是因為k-pop了解它的觀眾,也知道觀眾們在哪,比如韓國的SM娛樂公司。很多k-pop除了在Youtube發展面向全球的的視頻渠道,twitter和facebook這樣的社交網站也是他們的必爭之地。
△ Apink的《NoNoNo》
如今,大多數K-pop的MV都能達到百萬級的瀏覽量,其中最火的當屬《江南Style》,其在Youtube上已超過25億次瀏覽。
△ 光是在Youtube上,這支MV就有了25億瀏覽量
在設計中,了解你的用戶至關重要。你必須對你設計的受眾有非常清晰的了解,這樣能幫助你做出更準確的決定。你可以利用人口統計學和行為學的研究方法收集用戶數據,用于對某些一些諸如生活方式之類的課題進行用戶研究。這些方法包括焦點小組、問卷調查和用戶采訪。
只有基于數據,設計師才會了解對用戶來說有哪些合適或不合適的地方。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