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可以在脈脈的匿名區,或者QQ群還有知乎等平臺上面發現一類朋友:我面試了10幾家公司了,都等了半個月了還沒有回復,現在UI市場飽和了嗎,工作也太難找了吧!,這都找了兩個月了。
這里要說一下,之所以沒有公司發你offer,本質原因就是你的能力和公司要求的崗位不匹配。
接下來,看一組數據:波士頓咨詢指出,截止2013年,世界設計師人數為9000萬,而中國設計師人數就有1700萬,互聯網設計師的占比就有50%以上。UI設計在2000年的時候就在中國開始發展,2009年蘋果公司正式把iPhone帶入中國,移動UI開始紅火,在2012-2015年這幾年發展的最為迅速,各種培訓班紛紛出爐,口號是畢業包工作,月薪6k+,這對于剛畢業的學生和轉行的朋友們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加上當時許許多多的公司高薪聘請一些學過點規范但只會用PS的UI設計師,導致整個UI市場的供不應求,培訓班大量的崛起,流水線式的培訓“UI設計師”。我們已經發現,2015年下半年開始UI市場的泡沫開始消散,但是依舊許許多多的人趨之若鶩,以為培訓完就能拿高薪,我們都知道數量多的時候,質量決定價值,所以你還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你的價值還不夠高。
那么講這么多,我們如何順利拿下面試這個終極副本:
1. 優秀的作品(頂級的裝備)
2. 優秀的邏輯和表達能力(操作,手速)
3. 優秀抗壓及任務分解能力(應變能力)
4. 優秀的IQ和EQ
5. 彩蛋問題(運氣)
一,優秀的作品
首先,請帶上你認為你做的最優秀的2-3個左右的作品,當然是優秀的都可以帶,但是請不要將陳年過氣的作品都帶上,第一,如果面試官問你你回答不出來,你也只能說一句這是很早以前做的,當時可能考慮的不周到,還不是給自己減分?第二,不成熟的作品拿出來會讓面試官覺得你不夠”聰明”。其次,可能面試官會把你的效果圖和最終上線產品的頁面相比較,為什么?這是看你的執行力與推動能力,也看看你是不是一個對自己項目負責的人。當然效果圖和上線圖有差距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不一定效果圖好看,落地圖一般,就說明這個人能力不行,還是要綜合來看的。
當然首先你的效果圖要精致才行,否則連效果圖都差強人意,那上線頁面只會丑不會好看。是否可用,易用,我們在第二點說明,這兩點才是體驗的根本
什么是好看的作品?
隨便截了兩張圖,優秀的作品包括但不僅限于頁面,從作品中能夠看出你作為設計師的一個想法和創意,并如何將其執行,落地。拿一個App項目為例,為什么界面要這么設計,頁面布局,控件擺放,字體大小等等,你的設計依據是什么,從視覺專業角度上分析分析你的色彩搭配以及排版方法甚至用來支撐你的設計的理論是什么。看看下圖:
如果我是面試官,我會問幾個關于作品的問題:
1. 請講述一下你的設計方法,也就是設計時候的思考,探索,以及研究測試還有驗證?
2. 你是如何獲取靈感,并如何執行的?
3. 多人設計產品模塊時如何統一視覺風格?
4. 請詳細說一下該產品用色的方案推演(不要說這是產品色)。
5….
還有很多可問的問題,這邊只是隨便提一下,目的是告訴大家,在一個完美精致的作品從想法到落地其實是有很多套路的,不是一拍腦袋一蹴而就的。如果這些問題你只能模棱兩可的回答,那說明你的設計思維還比較淺,面試官想要知道的是你作品背后的想法以及做法。
水平過硬的面試官第一眼就能分辨你的設計功底,他們不需要知道你的設計能力,而是需要知道你的設計思考,以及如何團隊協作。因為設計第一眼是視覺呈現,只有視覺呈現過關了,你才有繼續被問后面問題的資格,就如同你沒有好的裝備,再牛的技巧也是被Boss一招打死。
二,優秀的邏輯和表達能力(操作,手速)
首先,優秀的邏輯能力,這邊面試官想要知道的是,一個產品的從無到有,設計師是如何參與其中的,一個設計方案的推演到落地,設計師是如何執行的。你的設計方案應該是有理有據的,有起因經過結果的。
比如之前面試我問了幾個問題:
我:請說一下,你在項目中參與的環節,設計的流程是什么樣的?
面試者:根據交互設計給出的原型,分析需求看看是否合理,思考覺得OK之后制定視覺規范再實施。
我:你是如何分析需求的?
面試者:了解需求的背景和目的,并結合用戶的使用場景去分析,用同理心去觀察并結合自身經驗設計。
我:如何用同理心觀察?
面試者:…
我:你覺得你設計的產品,用戶體驗好嗎?為什么?
面試者:挺好的,我覺得產品可用性和易用性都非常好。
我:你的覺得好的依據是什么?
面試者:…
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面試官喜歡倒推著問問題,希望能發現你設計最初的起點,也想看看你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是不是完整。 面試官希望你用數據說話,而不是自己主觀的認為,能力強的面試者是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講實情講的清清楚楚的。 UI設計需要邏輯能力還有一點是因為需要梳理業務邏輯的能力,你的邏輯能力差,也就代表你無法完整梳理業務,到時候這邊忘了,那邊不理解。
然后是表達能力。一個表達能力不強的人,如何跟產品,開發來溝通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表達溝通能力,面試官通常也會問幾個問題:
1. 假如明天產品就要上線了,這時候PM突然又來了一個需求,你會怎么辦?
如果你說,那就加班趕上就比較危險了。因為這里其實面試官想要知道的是,出現這樣的問題,在你看來本質問題是什么,不應該是臨時補救,而是思考是不是之前溝通出了問題,如何避免下次再出現類似問題。
2. 當你做了你認為很不錯的設計之后,在UI評審中被產品或者測試吐槽,該怎么辦?
這里的考察的是設計師如何處理負面反饋的能力,以及如何快速做出心態調整 ,再進行協作。設計往往不會是完美的,我相信不能一稿過的設計師普遍存在,有時候眾口難調,不僅僅 你需要有良好的處理負面反饋的能力,也需要在設計之中,拿依據說話。比如: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通過200份具有代表性樣本調查,90%的用戶認為這樣的設計符合他們的期望,在可用性測試后相比較原來的體驗,在效率和滿意度上都有很大提高。這樣還怕別人說你設計的不好嗎?
3. 優秀抗壓及任務分解能力(應變能力)
這里的抗壓和分解能力很好理解:
1. 如果多需求同時接到該如何做?
2. 多線程處理問題時候的技巧和心得?
3. 項目被延后或提早之后的該怎么辦?
4. 對于加班這個事情怎么看?
5. 談一談你設計過程中遇到最困難的事,并說一下是如何解決的
這邊就不細說了,因為每個人經驗各不相同,在面對以上一些問題,也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人畢竟是活的。更希望大家仔細的去思考一下,面試官問你這個問題到底想聽到什么樣的回答。
四,優秀的IQ和EQ
我們更希望能和聰明的人做同事,因為溝通起來可以簡單有效率。聰明的人一般表現出這些特點:
自我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突出,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及能力快速對項目及事情進行評估,并產生出優化后的策略。
邏輯縝密,思維跳躍。通常你跟他說第一句話,他就能明白你想問的本質問題以及解決答案,這樣溝通起來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不是嗎?
好奇心重。一個聰明人總是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對身邊的人、食物,學習的工具,流行的趨勢,等一切他們不了解的事物都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能力強,但是好奇心不夠,他的知識面也有很有限,從而更不可能去發現新的事物并去關注了。
看待事物和觀點的態度。有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件事而堅持自己的態度,即便這件事和你提出的觀點是錯的,當有證據證明它們是錯誤的之后,能夠改變自己對事情的態度以及改變錯誤的觀點,其實并不是很容易的
為人處事。聰明的人都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他們謙遜待人,心胸寬廣,但是這些在面試的時候可能不能全面的看出來。碰到過有些面試者自視甚高,一副不可置疑的態度,自信心爆棚,但是這樣的人很難客觀的處理事情,以及講述觀點,對公司和團隊來說沒有一點好處。
五,彩蛋問題(運氣)
通常到這里也就到了面試的尾聲,但彩蛋問題并不局限于最后問,甚至什么時候都可以問。從面試開始我也會打量面試者的行為,穿著,談吐,看看這個人是不是符合我們團隊的文化氛圍,比如我們團隊是一個很逗比很開放的氛圍,如果面試者是一個一本正緊,開不起玩笑的人,那以后也很難融入我們這個團隊。彩蛋問題你將隨機被問到:比如你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叫什么名字?你最喜歡AJ幾,為什么?手辦的種類分幾種?你喜歡什么品牌?為什么?
追波上流行的插畫都有哪幾類?平時看什么書,最新看的書里面對你印象最深的觀點是什么?等等所有有可能被問到的問題,這也是考察你知識面是不是寬廣,是不是志同道合有聊的來的話題。之所以后面跟了運氣兩個字,也是有講究的,有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一個彩蛋回答的漂亮,可以加分很多,說不定就招你了!
相信講到這里,很多朋友也能知道了為什么現在UI工作那么難找了,人人都在往上爬,而名額就這么幾個,你憑什么要求企業把機會給你而不給那些比你更努力的人?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學習,有規劃的學習,不要下班回家就LOL;不要下班就約朋友吃飯;不要覺得你有什么優勢,即便你有優勢;不要當龜兔賽跑中的兔子。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