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軟件字體是如何設計出來的?今天就寫一寫,就以我做過的"故事"為例子吧,大概,一個字體就是這么被制作出來的。
首先,當然是得打草稿。草稿打完,就開始上機,打開CDR(我用CDR做字),先畫兩個方框(很適合初學者,至少不會出現太嚴重的字形問題),然后根據草稿,用鋼筆工具粗略勾出字體筆畫骨架,如下圖
相信大家已經看明白了,我用的還是最簡單的鋼筆造字法,所以下一步就是給骨架來一個描邊了,具體描邊粗細根據實際效果調整,如下
雖然我當時的源文件顯示上圖就是下一步,但大家仔細觀察下,上圖是有在描邊后有調整過幾步的,因為是比較淺顯的問題,所以我那會應該是直接幾步合在一起一起調。比如古字的豎,我左調了一點,左邊三橫縮短了一些,反文旁的丿往右拉了一點,上面簡化的部分則下拉的一點;事字,最后一筆豎勾的勾縮短,口字壓扁,左邊縮短。下面像一本書的這部分,中間那一橫往兩邊伸長,再往上點。第一筆橫左邊拉長。其實這些問題都是最淺顯的,需要的其實就是你的字感,只能靠自己多練習培養起來。看似簡簡單單幾步,很多初學者這一步都調整不好,就更別說接下去的精細調整了。看下圖
這一步呢,不知大家有沒看出來?
故字上面兩橫我都往上調了一點,然后反文旁的橫上調后,中間自然多出空隙,所以我把下面兩豎也上拉,然后左邊捺那一筆的橫拉低一點。事這里沒有調整。接著看下圖
然后這一步呢?
我是進行了更細微的調整,主要針對兩字的高度,因為事視覺上看上去比故高,而且是整個字都往上了點,所以我對事的豎勾進行調整,頂點我調整到與故齊,勾往下拉一點,第一橫往下拉一點,這些,就是我所說的更細微的調整,需要的還是字感,沒有捷徑,只有練習積累。
然后是進行筆畫細節修飾,比如上圖,我加了筆畫相交處的圓角,筆畫端點的角形修飾。
最后,因為加完筆畫細節修飾,字形也是會稍微有些變化的,所以還要微調,比如上圖,古的豎往左移了點,事的第一橫右邊加長。
然后最終圖,中間加了個點,一排橫字母,事的橫右邊又加長了一點,才算是調整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
就是這么個做字思路,不斷調整完善,想要一步到位,不可能的!其中很多調整的緣由,我認為都是基于字感,字感就是你對一個字,一組字的把握,包括字形,結構,比例,形式感等等的感覺,只能靠多練多總結,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因為字形的千變萬化,所以不是說某個字別人跟你說了所有問題,你以后做其他字就都會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字感太差。
寫這個字的誕生過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