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紅塵之中,一切都是苦,一切都是幻象。
世間但凡行進著的都沒有固定形態,只有看破諸法相,才懂斷舍離,也才能夠達到涅磐靜寂的狀態。
而字體設計正好與此相反,懂得斷舍離,明白字體設計基本思路,才能掌握字體設計通用法則,設計字體也才能夠信手拈來。
佛家中的斷舍離指的是了斷,舍棄,離開,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認知,而我們這里說的斷舍離指的是字體設計的三種基本思路,即斷筆、舍劃和離意。
斷筆就是指筆畫的斷開,舍劃就是適當舍棄繁瑣的筆劃,而離意是更高一層的思路,指字體設計中出人意料或讓人感覺驚喜的創意。
一、斷筆
完整的東西分離開,謂之斷,那斷筆自然就是把本來完整的筆畫作斷開處理,機智如你想的分毫不差!
那為毛會有斷筆這種設計思路呢?
字體設計其實就是把字體藝術化的過程,就是為了在保證意思明了的基礎上讓字有更美的視覺展現,可是我們每天都見到大量的漢字,對字的感知幾乎到了熟視無睹的地步,而斷筆就是把我們熟知的字作斷開筆畫處理,這樣很容易讓人眼前一亮,產生新奇感。
老鐵,這解釋是不是扎心了?不過斷筆處理時要特別特別特別講究,以免弄巧成拙讓字辨識度下降或是美感消失。常用見的斷筆思路有這么幾種:
1.封閉筆畫有意斷開
封閉的筆畫如“口”“日”等等常作斷開處理,具體根據字的結構和設計風格斷開不同的部位,斷開的缺口大小也隨機應變,不一而足。
2.筆畫連接處斷開
開掛的人生不解釋,但斷筆的情況要詳細說下,因為這種情況還是挺多的。如“丁”“人”“月”等有丁字連接的筆畫,就可以適當斷開。
小手一抖就斷開,效果清奇屢試不爽,還有十字交叉的筆畫,適當斷開會有打破拘束之感。
另外,本來完整的筆畫也可以在連結過程中斷開,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用,處理不好會適得其反。
3.根據造形需要斷筆
有些筆畫可能不是連接或封閉,但為了字體結構的需要或風格的凸顯,可以根據該筆畫周圍筆畫的特點而適當斷開處理,這種手法往往能產生很好的視覺效果。
二、舍劃
我們并不是一言不合就動刀動斧舍棄筆劃,而是為了造型需要和視覺上的完美和諧而精簡掉繁瑣的筆劃。當然啦,舍棄筆劃是精簡,精簡!簡!不是盲目的刪除!
舍棄筆劃有兩種思路,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筆劃去繁就簡
不是針對誰,但擁擠的筆劃或零散的筆劃常常作為被精簡的對象。
我們知道,漢字是表意文字,只要從橫豎撇捺等筆劃的連接和部首的搭配就基本能明白其內涵,而且,我們對漢字有豐富的聯想性,完整的一句話或詞即便順序顛倒或缺失個別字眼睛幾乎都發現不了,這就使得設計中精簡筆劃有了可能。
在字體設計時,有的字筆劃稠密或筆劃曲折連接比較復雜,按照本來的字一筆一劃設計起來會增加難度,關鍵是會造成筆體不一致、重心失衡等問題,真心影響視覺效果啊!
古人不早就說了嘛,窮則變,變則通,so,那就根據實際情況去繁就簡吧,既不影響識別又視覺效果好何樂而不為呢?
筆劃去繁就簡可以是精簡重復筆劃、彎曲筆劃取直,也可以是舍掉起落頓勾以及游離在主要筆劃之外的零散筆劃。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