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設計師認為配圖只是隨便找個圖片搭配一下就好了,沒什么難度,其實配圖是有很多講究的。毫不夸張的說,毫不夸張地說把配圖作為圖片設計中最核心的部分也不為過。
你找的圖片真的合適嗎?你有思考過配圖的合理性嗎,比如圖片是否清晰(什么樣的圖片算作清晰)、圖片的大小和位置、是否和所處的環境匹配、是否做到了整體的統一等。
根據我平時工作和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總結出了一些配圖過程中用到的一些小技巧和常犯的錯誤,下面我就從清晰度、合適性、統一性三個方面具體講一下配圖方面的知識。
一、清晰度
在配圖應用中有一個點更是很多設計師都會自動忽略的部分,那就是圖片的清晰度。不管素材清晰度的好壞就直接應用到畫面里,這種做法會讓圖片的整體檔次直接降低很多,即便你做的版式再好看,排版再合理,也都于事無補。所以平時應用素材的時候一定要滿足最基本的清晰條件。高清圖片搜集渠道當然是海洛創意,我們下面所用到的所有圖片均來自海洛創意。
清晰度在圖片里有三種表現形式 —— 清晰、模糊、低像素。
清晰自然是清晰度較好的圖片,能夠看清圖片的細節內容;模糊是一種人為的圖片處理效果,是一種設計表現手段;而低像素是由于圖片分辨率過低導致的過渡像素不豐富,是最不提倡使用的圖片形式。舉個例子:同樣是在1cm²的體積內表現黑白,如果只有兩個像素就是黑到白的直接過渡,而如果有十個像素則會是從黑色—深灰—灰—淺灰—白色的柔和過渡。
比起直接過渡,柔和過渡對圖片的表達會更飽滿,細節會更多,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用盡可能大分辨率圖片的原因,我們通常所說的圖片分辨率其實就是指某一特定尺寸內所包含的像素數量的多少,拿顯示器常用的分辨率1920X1080來說,1920指的是橫向尺寸內的像素數量,1080是指豎向尺寸內的像素數量,那么整個顯示器所顯示的像素數量就是1920X1080個,所以當我們把顯示器分辨率調到1280X720,桌面的圖標和文字會變大,但是精度會變差,就是同等單位里的像素數量變少了,過度生硬了,所以圖片應用中,我們也要盡可能去找同一單位像素數量內分辨率更大的圖片。
在特意使用模糊一些的圖片的時候,很多人分辨不出模糊效果和低像素圖片,其實區分它們的最直觀方式是查看色塊連接處有沒有明顯的色彩溢出,模糊圖片色塊銜接處的過度效果均勻,沒有很明顯的溢出感,而低像素的圖片在兩個不同色系的連接處會有非常生硬的色彩溢出,過度非常生硬——第二個圖有明顯的深藍色溢出。
不過在實際圖片應用中也會出現一些低像素但是確實好看的素材,使用這些圖片的時候我們要盡量使用原始尺寸或縮放尺寸,盡量不要放大應用,尤其是在背景處理中,不要一根筋的非要全部都呈現,我們可以結合分割效果去應用,或者做大數值的模糊處理配合一些壓暗或紋理疊加等效果使用。
二、合適性
選擇清晰的圖片,只是應用好配圖的第一步,我們不能只滿足于尋找到了一個高清的圖片,還要去考慮這個圖片在畫面中的位置,大小,角度等合適性的問題。
配圖比較常用到的擺放形式有兩種,中心擺放和非中心擺放。
1、中心擺放
中心擺放多適用于圖形展示、產品展示、對稱物展示等追求平衡性和規范性的畫面中,體現穩重感。針對于左右、上下的空間距離有一定的約束。
2、非中心擺放
非中心擺放常借助九宮格形式或三等分線來完成,把主要的元素集中到三等分線的交界處,讓空間變的靈活,讓畫面不呆滯,有一定畫面的延展性。
三等分的應用不要太過死板,要靈活對待,這種擺放形式針對于體現側面感、沖擊力、運動性等配圖有很好的視覺效果,是最為合適的表達形式。
非中心擺放中有兩種配圖形式是需要特別重視的,具有運動軌跡的配圖和具有明確視線方向的配圖。
首先是具有運動軌跡的配圖,從下方三張圖片去分析:
圖①的摩托車沒有完全進入畫面,有明確的方向軌跡,讓畫面的延續性和故事性變的更好。
圖②摩托車全部都在畫面中,對于運動性畫面來說缺少沖擊力,但是有相對的平穩感;
圖③摩托車已經沖出畫面,擁有絕對的速度感,但對于前方道路的未知感會增加一定的緊張氛圍。
所以對于運動中的配圖,選擇什么樣的位置去展示是需要針對要做的圖片主題去做思考的。
其次是視線方向,針對于具有明確視線方向的配圖,在應用中要盡量讓視線所看到的方向多預留一些空間,這樣才能讓視線的延展和引導性得到更大的發揮,下圖為例:
圖①視線所看方向有大量空白,擁有足夠的引導空間,讓畫面有很好的延續性,最為合理。
圖②視線前方沒有空白,引導不足,視覺感受是一下斷掉的,穩定性是有了,但是不夠舒展。
圖③以在眼睛前方直接阻斷畫面,是在配圖中最為禁忌的一種表現類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