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話說搞運維的人沒有兩把“刷子”,都不好意思上服務器操作。還好,我還不是搞運維的,我一直都自詡是開發人員,奈何現在的東家運維人員“水”的一比,還要我這個自詡是開發的人擼起袖子親自上陣,好吧,沒有辦法,重拾以前的命令,再次走起~~~
說到運維,那就離不開監控磁盤了。而說到磁盤監控,那又不得不說道說道iostat命令了。這篇文章就對那個我曾經非常熟悉的iostat命令進行詳細的總結。
命令詳解
Linux系統中的iostat是I/O statistics(輸入/輸出統計)的縮寫,iostat工具將對系統的磁盤操作活動進行監視。它的特點是匯報磁盤活動統計情況,同時也會匯報出CPU使用情況。同vmstat一樣,iostat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它不能對某個進程進行深入分析,僅對系統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
iostat常用命令格式如下:
iostat [參數] [時間] [次數]
命令參數說明如下:
-c 顯示CPU使用情況
-d 顯示磁盤使用情況
-k 以K為單位顯示
-m 以M為單位顯示
-N 顯示磁盤陣列(LVM) 信息
-n 顯示NFS使用情況
-p 可以報告出每塊磁盤的每個分區的使用情況
-t 顯示終端和CPU的信息
-x 顯示詳細信息
下面就對我們常用的使用方式進行詳細的總結。
使用實例
命令:iostat -x
說明:每隔2秒刷新顯示,且顯示3次
輸出:
[user1@Test_Server ~]$ iostat -xLinux 3.10.0-693.2.2.el7.x86_64 (jellythink) 01/05/2019 _x86_64_ (1 CPU)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83 0.00 0.31 0.09 0.00 97.77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vda 0.03 0.78 0.24 1.38 12.64 20.67 41.01 0.02 10.98 55.50 3.17 0.71 0.12
輸出內容詳解:
當然了,iostat命令的重點不是用來看CPU的,重點是用來監測磁盤性能的。
命令:iostat -d 2 3
輸出:
[jelly@jellythink ~]$ iostat -d 2 3Linux 3.10.0-693.2.2.el7.x86_64 (jellythink) 01/05/2019 _x86_64_ (1 CPU)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vda 1.62 12.64 20.67 337375593 551756524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vda 1.00 0.00 8.00 0 16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vda 0.00 0.00 0.00 0 0
輸出內容詳解:
性能監控指標
面說了這么多,也看了那么多的系統輸出,那我們在日常運維中到底需要關注哪些字段呢?下面就來說說這篇文章的重點了,我們到底該關注哪些輸出內容就可以確定這臺服務器是否存在IO性能瓶頸。
最后,除了關注指標外,我們更需要結合部署的業務進行分析。對于磁盤隨機讀寫頻繁的業務,比如圖片存取、數據庫、郵件服務器等,此類業務嗎,tps才是關鍵點。對于順序讀寫頻繁的業務,需要傳輸大塊數據的,如視頻點播、文件同步,關注的是磁盤的吞吐量。
總結
關于iostat命令的總結就到此結束了。在平時的運維工作中,我們更多的要根據實際場景進行分析。iostat作為一個工具,掌握基本的用法這個是基礎,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大家可以掌握iostat命令的基本用法,至于后期的升華,就需要大家在工作中多運用、多摸索和多總結了。
好了,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謝謝大家對VEVB武林網的支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