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清高(fengqinggao)】
【申明:本文章系原創,原載于Dell官方論壇,轉載請標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硬件方面通過上述處理(請參看其兄弟篇:http://www.companysz.com/article/2006/3304.shtml)已經給系統、軟件的安裝和運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好的工作環境,下面繼續講述系統配置部分。
三、系統部分
系統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比硬件配置更影響系統性能,對于同一臺電腦,好的系統比差的系統在性能上不止好一點點,當然,其配置也是相當花時間和精力的。
1、軟件準備
(1)軟件簡介
軟件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A、系統軟件。就是指操作系統了,如Win98、2000、2003、Xp等Windows系列的系統,也有Linux、Unix等系列的系統,對于Dell來講,支持得比較好的是Win2000、Xp系統,又最推薦用Xp,所以本文就以Xp系統為例。
對于購買了Dell的預裝操作系統的機器,是帶有系統盤的(對于沒有購買預裝系統或者系統盤已經丟失而從網上下載或從朋友處拷貝而得,都有“盜版”的嫌疑,只是后者在我們看來情節輕些,或者說可以理解些,呵呵,不過這個和本文無關,就不作論述了),可隨時重裝系統或者作系統修復,重裝時無需輸入序列號,無需激活。
B、應用軟件。在系統上運行的所有軟件都可以稱之為應用軟件。應用軟件就多了去了,而且根據個人的需求不同而用很大的區別,我剛數了一下我的“添加/刪除程序”里的軟件數目,就有54個(這里還沒有包括系統安裝了隱藏了的軟件),基本上都是我必須用到的軟件。
(2)軟件備份
對于常用的軟件,為了下次安裝系統時不到處毛抓,影響裝系統的進程和心情,建議備份所有常用或者可能用得到的軟件,我從一個20G的移動硬盤里分出12G的空間專門存放我所有的軟件,裝系統時有這個硬盤就萬事不求人了,而且不費光驅、提高了安裝速度,也給周圍的朋友也帶來了不少方便,呵呵。
不過無論是否備份,安裝系統前后,自己需要用的軟件是必須要的,方法嘛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2、啟動方式
電腦的啟動方式很多,比較常用的有硬盤、光盤、軟盤、U盤等,選擇啟動方式的方法是:
開機在顯示Dell的Logo的界面時,看下部的滾動條即將走完時按下F12(當然也可以一開始就按住它)進入了選擇啟動方式的界面。
(1)硬盤啟動。這是默認的方式,也是我們日常使用進入Windows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它進入Dos,但這需要在裝Windows前的格式化時,增加參數“/s”,使它具有Dos系統,一般用得比較少;
(2)光驅啟動。要求當前光盤是啟動盤,Dell隨機的系統盤和診斷盤就是啟動盤,但是它們兩都只管自己的應用,如果是裝系統或者診斷系統,它們倆就夠用了,如果要進入純Dos,還得用專門的啟動盤;
(3)軟盤啟動。這種方式是我們原來使用電腦時比較常見的,現在很多機器都不帶軟驅了,也就用得少了;
(4)U盤啟動。這里主要介紹U盤啟動,因為U盤現在已經基本上普及了,用U盤啟動進入Dos又快捷又方便,無論有沒有光驅和軟驅都無所謂。
用U盤啟動關鍵在于其啟動盤的制作,Dell公司提供了專門的制作工具,非常簡單,稍有經驗的同仁都會用(如果沒什么經驗,就不會這么去折騰電腦了,呵呵),下載地址:
ftp://ftp.us.dell.com/rmsd/R65520.EXE
下載后解壓,安裝并運行Memory Key Boot Utility,按提示插入光盤,進行操作即可,需要注意的是:
A、它會格式化U盤,里面的所有文件都會清除;
B、容量不能太大,以128M及以下更容易成功,大于128M的U盤不成功的原因可能同C;
C、挑盤,對于有些U盤,可能是技術不太一樣,系統檢測時會檢測成移動硬盤,所以該軟件就找不到該U盤了,也就會制作不成功。
制作完畢后,一定要彈出后再插入Usb口(注意,不要連移動硬盤等其他Usb存儲器),重新啟動,按前面提的方法選擇U盤啟動即可,啟動后,C盤是U盤,原來的C盤成了D盤,依此類推。
提醒一下:有時候進入選擇啟動方式的時候,列表中沒有U盤,這是你按Del+Alt+Shift鍵重新熱啟動,然后再進入選擇列表,就有U盤選項了,經驗之談哦,呵呵。
3、系統安裝
(1)關于預裝系統
所謂預裝系統就是購買電腦時購買了隨機的系統,Dell公司的技術員會幫你裝一個系統,同時提供一張系統盤。
對于該系統,就我個人來講不敢恭維,一方面他不知道我需要什么,都是按大眾化安裝的,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我的習慣;第二方面分區不合我的胃口;第三方面有一個隱藏分區里面裝的是診斷程序,而這個一般來講一年也用不了一次,看著煩,需要用的時候就用光盤診斷好了,呵呵,所以我的處理方法就是將系統連隱藏分區一起廢掉,按自己的愛好分區、裝適合自己的系統。
當然,這也沒有一定之規,各人有各人的愛好,不是鼓動大家都這么做,呵呵,只是我個人的看法而已。
(2)資料備份
如果想重裝系統,建議格式化系統盤后重裝,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性能;而且如果采用修復性重裝,可能需要輸入序列號和激活。
如果這臺電腦不是一臺全新的電腦,已經用過一陣了,格式化前一定記得將一些資料備份,否則格式化了就比較難找回來了(用EasyRecover等文件恢復軟件雖然能恢復大部分,但是萬一關鍵的東西丟了,就真是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了)。對于系統盤的資料備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驅動和工具。帶原裝系統的機器,驅動和工具一般備份在C盤,如果已有備份或者打算用隨機光盤的話,也可以不備份;
B、桌面上的東西,如果該電腦有多個用戶,記得每個用戶的桌面都要備份,每個用戶的是不一樣的,下同;
C、“我的文檔”里的東西;
D、“收藏夾”里東西;
E、各聊天軟件里的聊天記錄,一般在各自的安裝目錄中(如果需要的話);
F、其他各軟件的配置。如天天(千千)靜聽,它所有的配置都在它的目錄下的TTPlayer.xml文件中,如果想保留它的配置,只需要將它備份就行了,裝完新系統的軟件后,將其拷貝到原來的地方覆蓋其配置文件即可,非常省事,很多軟件(如MyIE、南易電子臺歷等)都是這么設置的;
G、常用輸入法詞庫(參考下面“個性化設置”中的“輸入法”部分)。
所謂“備份”就是將其拷貝到“非系統”盤即可,就算要分區,用PQMagic等軟件,也會保留數據的,不用擔心,系統安裝完畢后再將他們還原到原來的位置即可。
(3)硬盤分區
分區,我一般用PQMagic,現在的8.0很好用,我是從6.0版開始用起的,對很多個盤(其中最大80G,應該還可以更大)進行了幾十次分區吧,都是帶數據的(數據越少,速度越快),從來沒有出過問題,好用而且可靠性高,推薦使用。當然,使用前一定要認真學習、認真考慮了再動手,萬一出了問題一般就是大問題了,呵呵。
我的硬盤40G,分區是這么弄的:C盤8G,裝系統和軟件;D盤10G,放日常使用的工作學習文件;E盤18G,放圖片、音樂、電影等娛樂文件;F盤2G,作為中轉盤,即放臨時文件、下載文件、暫時沒有決定放哪兒的文件等。
同時大家可能也發現了,這里所有的容量加起來并沒有40G,可不是供應商偷工減料了,是因為計算方法不一樣,說硬盤的總容量的時候都是按1000為1K字節算,而實際分區都是按1024為1K算的,所以“40G”的硬盤其實際容量只有:
40 000 000 000 ÷ 1024 ÷ 1024 ÷ 1024 = 37.252902984619140625 G。
關于分區,還有一種說法是將系統和應用程序分開安裝更好,我用臺式機的時候這么嘗試過2年,似乎沒什么改觀,再加上后來用ghost備份,弄兩個分區不好使,就沒有用了。
弄一個“中轉”盤,主要是減少其他盤的存儲和刪除次數,也就能有效的減少磁盤碎片,減少了其它大分區整理的次數,這樣既加快了數據讀取速度又延長了磁盤的壽命。
此分區還有一個用途就是用來存放臨時文件(這是當物理內存小于等于512M時的設置,當內存大于512M時臨時文件的設置在后面“虛擬硬盤”中講述)。很多程序都會產生臨時文件,特別是上網的時候,長期上網而不清理的話,可能達到好幾百M,而且更新頻繁,放在C盤,對系統性能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就放到此中轉盤中,具體設置步驟在后面“虛擬硬盤”部分講述。
(4)安裝步驟
Xp系統相對于Dell,有兩種版本,即Dell Oem版和其他版(正版或盜版),其安裝方式也有些差別。
A、對于Dell Oem版,只能在從光驅啟動后從光驅安裝才可以免序列號、免激活。順便提一下,從網上或者從朋友那里拷貝過來的.iso等光盤映射文件,不要解壓縮后再刻盤,那樣會失去光盤的自啟動功能,Nero等刻錄軟件都有將光盤映射文件直接刻錄成光盤的功能,用這個功能刻錄的光盤具有自啟動功能,也就能發揮Oem版的長處了;
B、對于其他版,可以從光驅安裝,也可以將光驅上I386整個目錄拷貝到硬盤上,用任意啟動方式進入Dos,通過運行i386目錄下的winnt.exe進行安裝;不過安裝前一定要記得運行smartdrv.exe這個軟件(可以從網上或有些啟動盤里找到),否則安裝時間可能是正常安裝時間的3到4倍。
具體安裝步驟就不細述,這個帖子里寫得很清楚:
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3&tid=36903
4、驅動安裝
系統安裝完了,接下來就是驅動了,隨機光盤里有各種硬件的驅動,如果盤丟了關系也不大,可以上網下載:
單擊本頁面上部的“驅動下載”進入新的頁面,在Service Tag里輸入你的服務號,回車進入新的頁面,選擇操作系統如Windows Xp和操作語言如Chinese-S(簡體中文),單擊下面的“Find Downloads”進入驅動下載頁面。
其中大部分的驅動都是一一對應的,而且是比較新的驅動,如果有多種,可以用一些軟件查看你當前的硬件配置以選擇相應的驅動,查看計算機信息(包括硬件和軟件等各方面)的軟件推薦使用EVEREST,該軟件功能相當強大,各種信息都有,有興趣的可以下載下來試一試,呵呵。
有了驅動以后就是安裝了,建議使用如下順序(只是建議,沒有一定之規,呵呵):
A、芯片組和主板驅動;
B、顯卡驅動;
C、輸入設備(也就是觸控板和指點桿);
D、聲卡;
E、智能卡;
F、貓;
G、有線網卡;
H、無線網卡(可與有線網卡、貓互換,誰立馬要用來上網就誰最后裝)。
關于其他硬件安裝時,系統默認是先從Windows網上搜索驅動,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這樣的,而且不見得能搜到,所以最好能更改其默認設置,即由用戶手動選擇驅動,設置如下:
在桌面或開始菜單上“我的電腦”上單擊右鍵選擇“屬性”(或者用Win鍵+Pause組合鍵),在彈出的系統屬性里選擇“硬件”頁面,單擊Windows Update按鈕,在新窗口中選擇“從不在Windows Update 搜索驅動程序”,確定即可。
5、防火墻、殺毒軟件安裝
這倆是應用程序,放在這里是因為這兩者對于系統是缺一不可的,而且一安裝系統就得安裝它們(一定記得拔掉網線、關閉無線網卡),雖然Xp也帶有防火墻,但是功能似乎還不夠強大,建議裝防火墻。
也有些用戶經常將這兩者混淆,認為這兩個是一樣的東西,或者說有了一個就可以不要另一個,這是不正確的,防火墻是用來防止別人的主動入侵的,如對方想控制你的電腦或者查看你的資料等,而殺毒軟件是針對病毒的,是因為上網或者拷貝文件等從別的地方感染了病毒,該病毒在本機上作威作福,殺毒軟件就可以將其消滅。既然功能都不同,這兩者就得都安裝。
此時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因沒有裝網卡驅動還不能升級,沒關系,先將它們都開啟,一般就最新的病毒不能防護而已,此時中標的可能性很小。
防火墻中的老大我認為還是Norton(諾頓),雖然卡巴斯基發展也很快,聽說也很好用,但比諾頓感覺還是要差點,呵呵,當然,這都是個人意見。
裝這兩樣東西的時候要注意,就是一定要能在線升級,或者能經常找到升級補丁的軟件,否則就是白裝了。
關于各種升級補丁這里更新比較勤:
http://ark.hagongda.com/refer.php?o=list;a=c;id=25
關于防火墻的設置就不多說了,各個牌子的都不一樣,各人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設置也就是不一樣的;而對于殺毒軟件,一般讓它實時監控就可以了,而沒有必要讓它在系統每次啟動時都查毒,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有損硬盤,最主要的是沒有用,因為實時監控會監視你的系統到關機(此時網已經斷了),而啟動時沒上網,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小之又小,所以啟動時掃描時沒有必要的,不過實時監控一定要開。
6、系統升級
Dell的Oem系統安裝在Dell的機器上是可以在線升級的,在安裝貓和網卡的驅動后就可以上網了,按【硬件部分】進行網卡設置,連上網以后,先不要打開任何頁面,而是將防火墻和病毒庫進行升級,這兩者升級完后,啟動Xp的自動升級程序,采用推薦的快速檢測法,有新的東西就會自動下載,在下載的同時仍不建議上其他的網站,因為這時候系統補丁不全,仍很脆弱。
升級一次成功后,再次啟動升級程序,讓它重新來一次,它一次可能有些東西下不來,我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這樣直到沒有新的補丁為止,升級就完成了。
關于升級的設置,采用系統默認的就可以了,自動升級的服務建議別關閉,因為它雖然經常監控系統,但是當網站上沒有新補丁時,它檢測完后就自動關閉了,不會占用多少系統資源,對于升級時間與頻率,可以在“系統屬性”(打開方式請參考“驅動安裝”部分)里選擇“自動更新”頁面,選擇“自動(推薦)”,并設定最佳升級時間(根據自己的用機器的時間段以及該時間段里網速決定)。
至此,一個“最小化”系統就已經安裝完畢,之所以是最小化,因為它還沒有安裝任何其他應用程序,所以很多功能還不能實現,但是它已經能完成很多工作了,也能夠進行很多配置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