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的全部用法 要理解static,就必須要先理解另一個與之相對的關鍵字,很多人可能都還不知道有這個關鍵字,那就是auto,其實我們通常聲明的不用static修飾的變量,都是auto的,因為它是默認的,就象short和long總是默認為int一樣;我們通常聲明一個變量: int a; string s; 其實就是: auto int a; auto string s; 而static變量的聲明是: static int a; static string s; 這樣似乎可以更有利于理解auto和static是一對成對的關鍵字吧,就像private,protected,public一樣; 對于static的不理解,其實就是對于auto的不理解,因為它是更一般的;有的東西你天天在用,但未必就代表你真正了解它;auto的含義是由程序自動控制變量的生存周期,通常指的就是變量在進入其作用域的時候被分配,離開其作用域的時候被釋放;而static就是不auto,變量在程序初始化時被分配,直到程序退出前才被釋放;也就是static是按照程序的生命周期來分配釋放變量的,而不是變量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像這樣的例子: void func() { int a; static int b; } 每一次調用該函數,變量a都是新的,因為它是在進入函數體的時候被分配,退出函數體的時候被釋放,所以多個線程調用該函數,都會擁有各自獨立的變量a,因為它總是要被重新分配的;而變量b不管你是否使用該函數,在程序初始化時就被分配的了,或者在第一次執行到它的聲明的時候分配(不同的編譯器可能不同),所以多個線程調用該函數的時候,總是訪問同一個變量b,這也是在多線程編程中必須注意的!
static的全部用法: 1.類的靜態成員: class A { private: static int s_; }; 在cpp中必須對它進行初始化: int A::s_ = 0;// 注意,這里沒有static的修飾! 類的靜態成員是該類所有實例的共用成員,也就是在該類的范疇內是個全局變量,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名為A::s_的全局變量,只不過它是帶有類安全屬性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它是在程序初始化的時候分配的,所以只分配一次,所以就是共用的; 類的靜態成員必須初始化,道理也是一樣的,因為它是在程序初始化的時候分配的,所以必須有初始化,類中只是聲明,在cpp中才是初始化,你可以在初始化的代碼上放個斷點,在程序執行main的第一條語句之前就會先走到那;如果你的靜態成員是個類,那么就會調用到它的構造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