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搬家、開荒、洗車、通下水、空調移機……傳統服務業被人認為是不入流的“小生意”,很多人都不愿意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創業者也覺得難以吸引資本的關注。但基于移動互聯+的O2O服務新模式,讓許多服務都可以實現點對點,未來傳統服務業將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但其實這么多年來,卻很少把錢投向這個行業。確實本地公司的服務業務大多著眼于本地市場,簡單來說就是,這些公司既沒有業績,又缺乏可以炒作的點,因而上市無門。雖然之前也有人試水,但是大多不太成功。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至少是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讓我們能夠看清方向。從七年前開始,本地服務業已經有30多個細分領域,出現了大量O2O的創業公司,投資人也認為他們可以使其估值快速增加,并且能夠達到翻倍,甚至是數十倍。在這波創業浪潮中,先行者們通過為線下產品賦予新的定義,利用新的投資工具獲得了投資擴張的機會,從而有了規模級的贏收,比如E代駕等。不過反過來看,對于線下傳統門店來說,卻不是什么好事,這將是多數行業繼電商之后的又一重大沖擊。對于一些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也面臨著同等的困境,因為新一代創業者直接連接了勞動者與消費者,而并不一定需要中介者的存在。
無人看好的本地服務業是怎樣從小本生意,變成了今天這全民高漲的創業潮了呢?現在看來,2011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它必將被記入史冊。這一年智能手機開始普及,運營商推動的人人可用的千元平價機走入了普通大眾的生活,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深深地感受到移動互聯網的存在。而微信用戶的大規模增長,更是讓人與人的距離極度拉近,大家知道了自己身邊500米內就住著搬家師傅、家政服務員,自己身邊800米內住著心理醫生、洗車工,自己身邊1000米內住著補習老師、律師……那之后,手機支付以其方便、快捷,取代了傳統的現金支付成為了普羅大眾的主要支付方式。到此勞動者、消費者、平臺、支付等均已齊務,移動互聯網連接起了這一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的距離極度縮小,比如滴滴打車等。再之后,它們被復制到其他各個領域,尤其以家政行業數量最多、覆蓋最廣。2013年起,服務業平臺式O2O的創業者顯著增加,家教、心理咨詢、代跑腿、個性化攝影、美容美發、房產經紀、律師、開鎖、醫護服務、管道疏通、陪練、一對一培訓、家政服務、空調清洗、按摩、電器維修、地板打蠟、汽車維修、家具護理、復印打印、房屋維修、演藝主持、代駕、美甲護膚、婚禮主持、洗車、害蟲防治、道路救援、空調移機、小型拍賣等無數個領域,均出現了許多網絡服務創業者。
雖然分處不同領域,但其實這些創業公司具有一些共性。
一、行為的實質是建設“中介平臺”。也就是說他們在產業鏈上起到橋梁的任用,即連接起了服務者和消費者。
二、組織形式為虛擬公司。以房產平臺為例,它們既在線上分配服務訂單,也要管理線下的服務品質。
三、解放服務業的勞動者。它能打破地域限制,替代傳統中介,從而獲得了此前從未有過的規模效益,并提高效率。
四、給服務設定了最低標準。能夠更好地規范操作,消費者可以直觀地通過服務者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