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 premiere pro提供了較為專業的視頻捕捉功能,可以高質量的捕捉模擬信號(通過視頻捕捉卡)和數字信號(通過ieee 1394)。二者的捕捉方式和操作過程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工程設置(project setting)時略有不同,鑒于目前使用dv的玩家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都不是專業人士,用視頻捕捉卡的大部分人員都有相關的使用經驗,為了照顧初學者本章主要講解通過ieee 1394來捕捉dv攝像機中的素材。
在使用視頻捕捉卡捕捉視頻素材時,需要在工程設定的時候選擇該視頻捕捉卡提供硬件支持的視頻壓縮格式。而通過ieee 1394捕捉視頻素材的時候則不用選擇硬件支持的視頻壓縮格式。
3.1 準備工作
在視頻捕捉前,請務必確定將dv相機的電源打開并保證1394線連接正常。然后將dv打開,模式設置為play(或vcr檔,如果想捕捉正在拍攝的畫面可以將dv狀態設置為記錄)。將dv打開后,如果連接正常應該在“我的電腦”中發現你的dv設備,如圖3-1所示。
圖3-1 操作系統探測到dv設備
在我的電腦中發現了你的dv設備后,這時就可以進入premiere pro進行視頻采集了。
2 視頻采集
2.1 基本操作
進入premiere pro,先要設置工程屬性(project settings),選擇相應的工作模式。完成設置后通過圖3-2所示的菜單命令file->capture 或者直接按快捷鍵f5就可以啟動premiere pro的捕捉窗口(capture),如圖3-3所示。
在進行工程設置時最好將field(場)選項設置為no field(progressive scan)[去場采集,逐行掃描]。至于為什么要設置為no field將會在后續講解講解,這里就先設置為no field。
圖3-2 執行菜單命令
圖3-3 premiere pro的capture(捕捉)窗口
采集預纜區是用來對dv帶中的素材進行預纜的,功能跟monitor一樣。下面先來認識一下采集控制區的一些基本工具。
play(播放):在預纜窗口中播放dv帶中當前時間碼的圖象。
step forward(前幀):向前播放一幀,然后靜止。
step back(后幀):向后播放一幀。
fast forward(快進):快速進帶。
rewind(快退):快速倒帶。
shuttle(梭子):可以用來快進、倒帶、前幀和后幀。由于操作比較麻煩而且不便于使用,建議非專業人士不要使用該工具。
jog(輕推器):用于向前播放一幀(向右邊拖動鼠標)和向后播放一幀(向左拖動鼠標)。該工具反應比較遲鈍,需要拖動一定的距離才可以實現前幀和后幀操作。
pause(暫停):暫時停止畫面,時間碼停止在當前顯示幀。
stop(停止):停止畫面,dv機處于非工作狀態,時間碼停止在當前幀。
record(錄制):從當前時間碼處開始錄制畫面。
slow play(慢放):在預纜區內緩慢播放dv帶中的內容。
slow reverse(慢退):在預纜區內緩慢后退dv帶中的內容。
scene detect(場景探測):自動探測場。
next scene(下一個場):自動切換到下一個場。
previous scene(前一個場):自動切換到前一個場。
set out point(設置出點):在當前畫面上設置入點。
go to in point(返回入點):使預纜畫面、時間碼返回到設置入點的位置。
go to out point(返回出點):使預纜畫面、時間碼返回到設置出點的位置。
上面介紹的是控制區的一些基本工具,在錄制前熟悉這些工具是很必要的,可以先練習幾次,等熟悉了這些工具后然后再開始正式的采集。
scene detect(場景探測)是premiere pro新增的功能,它可以自動探測dv帶中場的順序,強烈推薦使用該功能。在采集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通過next scene(下一個場)和previous scene(前一個場)這兩個工具來自動切換場序。
2.2 采集設置(capture settings)
在采集前還有一些工作要處理,就是要進行采集設置。先來看看logging選項卡中的一些設置。圖3-4所示的是setup(采集計劃)設置區。
圖3-4設置區
在setup設置區中 capture(采集)選項是用來選擇采集那些素材的,在下拉菜單中有3個選項:audio and video(音頻和視頻)、video(視頻)和audio(音頻)。如果選擇了audio and video(音頻和視頻)就是同時采集音品信息和視頻信息,若選擇video(視頻)或audio(音頻)則是只采集視頻或者只采集音頻。log clip to(截取素材到)是用來設置將才的素材存放到project窗口的那個文件夾下面,圖3-4的設置是將采集到的素材存放到video文件夾中。
下一個設置區是clip data(片段信息)設置區,如圖3-5所示。
圖3-5 clip data(片段信息)設置區
其中tape name(磁帶名稱)是用來標記所用磁帶的,當在同一個工程使用多與2盤磁帶的時候,就很有必要區分磁帶了。clip name(片段名稱)是用來標記該采集片段的名稱,這個名稱就是它在project窗口中顯示的名稱。description(描述)是用來描述該片段的,在大型多人協作工程中,一定要自己使用的素材做好描述,這樣才方便他人讀懂。scene(場)是用來標記場的信息的。shot/take(拍攝)是用來記錄第幾次拍攝的,這個非常好理解因為所有的電影、電視不是一次就可以拍成功的。log note(截取記錄)是用來記錄該片段的一些內容的,跟description(描述)有點相似。
總的來說clip data(片段信息)設置區是用來描述片段信息的。
剩下的兩個設置區都是采集功能區了,如圖3-6、3-7所示。將會在本章的
圖3-6 timecode(時間碼)設置區
圖3-7 capture(采集)控制區
介紹完了logging(截?。┻x項卡后下面就來認識一下settings(設置)選項卡,如圖3-8所示。
圖3-8 settings(設置)選項卡
settings(設置)選項卡的第一項——capture settings(采集設置)中的設置內容跟在工程設置(project settings)中的capture settings(采集設置)是一模一樣的,點擊edit按鈕,將會出現圖3-9所示的工程設置(project settings)窗口。
圖3-9 工程設置(project settings)窗口
在capture format(采集格式)下拉菜單中可以選擇采集格式(若有視頻采集卡的時候在capture format中還可以選擇模擬采集的視頻格式)。點擊dv settings...按鈕,將會出現如圖3-10所示的dv capture option(dv采集選項)窗口。
圖3-10 dv capture option(dv采集選項)窗口
在dv capture option(dv采集選項)窗口有2個選項區, during preview(當預纜時)設置區和在during capture(當采集時)設置區。它們的具體功能是:
◇ preview video on desktop(在顯示器上預纜視頻)的功能是在通過采集窗口預纜的時候,在premiere pro的采集窗口上可以同步的預纜dv帶中的視頻內容。
◇ preview audio on desktop(在顯示器上預纜音頻)的功能是在通過采集窗口預纜的時候,在premiere pro的采集窗口上可以同步的預纜dv帶中的音頻內容。
◇ preview video on desktop(在顯示器上預纜視頻)的功能是在采集進行的時候,在premiere pro的采集窗口上可以同步的顯示dv帶中的視頻內容。
◇ preview audio on desktop(在顯示器上預纜音頻)的功能是在采集的進行時候,在premiere pro的采集窗口上可以同步的顯示dv帶中的視頻內容。
上面介紹的是capture settings(采集設置)中的設置,下面的設置設置區是capture location(采集地點),如圖2-11所示。
圖2-11 capture location(采集地點)設置
在capture location(采集地點)設置區中,video(視頻)是指將采集到的視頻文件保存到什么地方;audio(音頻)是指將采集到的音頻文件保存到什么地方。這里可以點擊
browse(瀏覽)按鈕來通過圖形菜單來選擇相應的保存地點,如圖2-12所示。
圖2-12 選擇保存采集文件地點
最后的一個設置區是device control(設備控制)設置區,如圖2-13所示。device control(設備控制)設置區主要是用來設置硬件設備在采集時的屬性的。
圖2-13 device control(設備控制)設置區
◇ device(控制設備):在device(控制設備)只有dv device control(dv設備控制)一個選項,它是premiere自帶的dv控制設備,不用做任何的改動。這里可以點擊option(選項)按鈕,來設置一下dv設備的型號、采集格式和當前狀態,如圖2-14所示。
圖2-14 dv device control option
在圖2-14中,video standard(視頻標準)的功能是設置工作制式, device brand(設備商標)指的是生產廠家,上圖中的廠家是jvc。device type(設備類型)是顯示當前連接設備型號的。若在device type(設備類型)中沒有你正在使用的dv,那么統一的將device type(設備類型)設置為standard(標準設備)就可以使用了。timecode format(時間碼格式)是用來標記dv記錄狀態的,non drop-frame(不掉幀)是標準設置,不需要做任何改動,因為沒有人想在拍攝的時候這里缺點那里缺點吧。
◇ current device(當前設備):用來顯示當前連接設備的型號,圖2-13中顯示的dv型號是jvc gr-dvl-9600e,如果當前連接的設備是sony的pd150攝象機,那么current device將會顯示為sony pd-150。
◇ preroll time(預先卷帶):在連接到dv后直接連接到連接處的下幾秒(具體的時間值是在preroll time后面的文本框中設置的,單位為秒)畫面。
◇ timecode offset(時間碼偏移量):在連接到dv后時間碼順時間偏移的長度。
最后,還有一個 abort capture on dropped frame(當掉幀時終止采集)復選框,它的功能是在采集中如果發生了掉爭現象則自動終止采集。筆者認為該復選框最好不要選取,因為就算發生掉幀了也會在采集狀態中顯示出來。
在影視工業中,preroll time(預先卷帶)的值一般都為2秒,即預先2秒拍攝畫面,以便日后的后期處理。
引起掉幀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磁盤空間零碎、硬盤轉速低、電腦配置不好,都會引起掉幀現象的發生,尤其是windows操作系統,很容易在磁盤上造成磁盤空間零碎,所以要經常定期的對磁盤進行磁盤碎片整理。
好了,本節主要介紹了采集前的一些基本設置,通過了解上述內容可以使工作很有效的完成,所以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都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下面就切入正題,看看premiere是怎么采集素材的。
2.3 開始采集
首先,要講一下整個采集的大致操作流程。采集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盡量采集更多的有效內容,少采集不必要的內容。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反復的對采集的素材進行預纜,設置出入點(set in/out point),然后再將出入點中的有效內容采集到premiere中進行編輯。這是一種非常細致的采集過程。還有一些非常粗糙的采集方法,比如利用scene detect(場景探測器),對整個場的內容設置出入點(set in/out point),然后將整個場的內容都采集到premiere中進行編輯;或者干脆直接就點record(錄制)按鈕,把當前dv帶中的內容通通采集到premiere中進行編輯。不論使用那種采集方法,只要覺得適合自己就可以,不要一味的追求太完美的東西,那樣會很累的,而且采集到的素材(footage)還是要在premiere中進行編輯的,完全可以在premiere中剪掉那些不需要的內容。
然后,就可以啟動capture窗口,點擊播放按鈕 ,然后就可以在預纜區看到正在播放的畫面內容和相關信息,如圖2-15所示。
圖2-15 在采集窗口中預纜素材
這里要經常反復的預纜,然后在自己覺得比較有用的地方通過點擊采集控制區的set in point按鈕 或者在timecode 控制區中點擊set in按鈕來設置入點(set in point)。
在設置出入點的時候,應該先暫停正在預纜的畫面,如圖2-15所示。然后通過step forward(前幀)和step back(后幀)使畫面逐幀的返回到想要進行采集的地方。
當通過step forward(前幀)和step back(后幀)返回到想要進行采集的地方時,就可以按下 set in point按鈕或者set in按鈕來設置in point。如圖2-16所示。
圖2-16 設置in point
設置完in point后,還要以同樣的步驟和操作來設置out point。設置完out point后,就可以在timecode控制區看到出入點的詳細信息了,如圖2-17所示。
圖2-17 設置out point
在最左邊的時間碼是當前時間指針所在時間位置,稍微靠右邊的是設置in point的時間,傍邊的則是設置out point點的時間;最右邊的時間碼則是設置in點與out點之間的時間總和,也就是將要進行in/out采集的時間總長度。一切都準備好了以后就可以進脅杉?,在Capture控制區內點擊in/out按鈕就可以對設置出入點的素材進行采集了,如圖2-18所示。
圖2-18 開始錄制
在圖2-18中,在預纜窗口的上方(用淡紅色標出)顯示著當前的采集狀態,capture ”united clip 02.avi”,press esc to stop recording的含義是:當前正在采集片段”united clip 02.avi”,按esc鍵終止錄制。capture duration:00:00:13:21(dropped 0 frames) 的含義是:當前采集了13秒21幀畫面(丟失了 0 幀,也就沒有掉幀的意思)。remaining disk space:9.38 gigabytes(44.0 minutes)的含義是:目前采集盤空間剩余9.38gb(可以采集44分鐘的avi內容)。在采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數據的變化,尤其是當磁盤空間剩余不多的時候和發生采集掉幀(dropped frames)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參數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操作。
下面來說明一下in/out(出入點)和tape(磁帶)這兩種采集方式的區別。in/out采集是指從設置in點的時間碼開始采集,然后到設置out點的時間碼處停止采集,采集的素材總長度即為in點與out點之間時間碼長度之差,比如圖2-18中顯示的采集方式就是in/out采集。它設置in點的時間碼為00:01:25:06,設置out點的時間碼為00:02:06:06,所以如果進行in/out采集的話,采集的素材總長度為00:02:06:06-00:01:25:06=00:00:41:00即41秒。這是in/out采集方式的工作方式,它的特點是可以精確控制。tape采集方式的工作方式特別簡單,即從當前時間碼處開始采集(比如當前的時間碼是00:01:25:00,在這里進行采集的,在采集結束的時候時間碼是00:02:25:00,那么整個采集素材的時間總長度為00:02:25:00-00:01:25:00=00:01:00:00即1分鐘),直到收到來自用戶的中斷命令(比如暫停或停止)才停止采集。tape采集方式的特點是“快”,但是在后期處理時就麻煩多了,不過一般有經驗的人士都是使用tape采集方式的,就是因為它可以很快捷的采集素材。
好了,到這里premiere pro中有關采集的操作就基本上介紹完了,總的來說操作都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功能又是強大的。所以利用premiere pro提供的采集工具和采集功能是完全可以勝任任何采集工作的,只是要看使用者是以一種什么態度來對待它了。當然也會有紕漏的地方,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筆者更希望讀者可以自己發現適合自己的采集方式和工作模式。
conclusion:
1: 在進行工程設置時最好將field(場)選項設置為no field(progressive scan)[去場采集,逐行掃描]。至于為什么要設置為no field將會在后續講解講解,這里就先設置為no field。
2: 在進行工程設置時最好將field(場)選項設置為no field(progressive scan)[去場采集,逐行掃描]。至于為什么要設置為no field將會在后續講解講解,這里就先設置為no field。
3: scene detect(場景探測)是premiere pro新增的功能,它可以自動探測dv帶中場的順序,強烈推薦使用該功能。在采集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通過next scene(下一個場)和previous scene(前一個場)這兩個工具來自動切換場序。
4: 在影視工業中,preroll time(預先卷帶)的值一般都為2秒,即預先2秒拍攝畫面,以便日后的后期處理。
5: 引起掉幀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磁盤空間零碎、硬盤轉速低、電腦配置不好,都會引起掉幀現象的發生,尤其是windows操作系統,很容易在磁盤上造成磁盤空間零碎,所以要經常定期的對磁盤進行磁盤碎片整理。
6: 設置出入點的時候,應該先暫停正在預纜的畫面,如圖2-15所示。然后通過step forward(前幀)和step back(后幀)使畫面逐幀的返回到想要進行采集的地方。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