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時候,是編輯在干活,2.0的時候是用戶在提供內容。編輯發工資,用戶白勞動,但似乎仍然不亦樂乎。于是很多社區型網站就嚷嚷著想著辦法讓用戶提供內容了,一下子2.0在國內也飛漲起來,內容也變的簡單了很多。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網站的內容都是用戶創造的,但說的簡單,做起來似乎就難了許多,因為很多用戶還是不習慣提供內容,偶有幾個愿意提供內容的,也不是你想要的那種內容尤其是在一個新的網站前期,那些到現在之所以活的舒坦的全是人家已經有名氣了。因為很多網站在前期規劃過程中已經做好了欄目,也就是說,用戶提供的內容,可能很多時候跟你的所規劃的欄目是不相符合的,那怎么辦?我想即使今天做的很成功的博客可能也遇到過相似的問題。
跟很多產品經理討論的時候,得出的結論如下:找人頂,冒充用戶制造氣氛;讓編輯采集文章;好像前期只有自己專心做內容,才能吸引用戶提供內容。也就是說,最適用的辦法就是找人頂,然后自己帶著團隊辛苦做內容,可這樣做的結果是,整個網站在運營成本上又多了一筆開資,而且能不能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那么到底誰來提供內容,招聘編輯我認為實際上是很不可取的,畢竟現在2.0時代了;讓用戶一開始就貢獻也不大現實,很多社區型網站的做法是導入一些優秀寫手的博客,問題是解決了,可真正能否符合網站的需求又是另外一碼事。
這里就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純社區、綜合性網站。如果是純社區,用導入優秀寫手的博客可以解決問題,畢竟人的愛好不同,不同性格的人對文章類型的需求就會不同,所以導入并無大礙;綜合性網站是有苦惱的,導入的結果可能是魚龍混雜,不導入的話根本就沒有資訊,怎么辦?我覺得借鑒網易博客百度空間是最好的方式。首先一點大的好處是,免除了資訊上的風險,你可以看他們的社區首頁就知道了,他們只推薦一些圈子、優秀寫手、更新過的博客,至于資訊因為本身有很多人在寫,我們可以只選擇符合網站定位的一些文章放在推薦資訊里面,不符合要求的就繼續窩著吧。這樣看來問題就解決了。所以說內容還得用戶提供,而用戶提供的內容,我們只能稱其為初級產品,能不能做推薦,能不能上社區首頁全靠編輯來發現,也就是說2.0時代的編輯看起來應該是警察才對,他不需要每個都檢閱,只要看看網民提交上來文章的標簽然后根據標簽來快速審閱一切就解決了。
所以綜合性網站的社區,一開始,走網易博客或者百度空間的路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還必須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網易博客或者百度空間對用戶的粘性是不夠的,因為他們本身的主產品不是博客,只是為用戶提供一種次要服務而已,而我們的社區網站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要盡量避免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本身做的就是社區,先這樣做吧!至于以后要不要把社區做的更好,完全取決于用戶基數的大小,以及用戶參與的意愿!等用戶基數和用戶的參與意愿強烈的時候,網站就可以考慮改版,滿足用戶想上網站社區首頁被更多人看到的這種愿望,增加他的暴光度!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