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這么多同學來聽,看到網上介紹說我是個老人,其實我也不是很老。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在互聯網工作了9年,我是2000年到的搜狐。9年來,互聯網的春天啊寒冬這些都經歷過,所以一些事兒看的比較開。我看到網上好多人問我為什么9年了一直待在搜狐,我覺得其實去哪都一樣,倒還不如扎根下去,和公司一起成長,這是我的一個想法。
雖然我在搜狐算是老兵,但互聯網行業不會永遠是01年的模式,所以工作中還是不斷有挑戰,2000年到2003年我在新聞中心當編輯,做的是發新聞、做專題這些最基礎的事情,開始時考慮的也是比如怎樣改標題、找新聞、琢磨新聞點這些事情。當時我主要做的三個工作就是發新聞、做專題、談合作。這些工作對于互聯網從業者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它鍛煉了我對新聞的判斷,對標題的敏感性等基本素質,談合作讓我了解了媒體和網絡之間的需求。一直是在不停的鍛煉而不是停步不前。所以如果大家覺得自己所在的網站還算有前途,建議大家留下來,不要輕易跳槽。
03年到現在6年了,我所在的頻道換了一種工作方式。教育頻道屬于產業頻道,主要面向的是培訓產業。和新聞中心不同,我們并不是非常看重第一時間、突發事件之類的事情。最開始我去做的時候還是按原來的思路,把它做成了教育新聞頻道,后來才慢慢的去調整,因為沒有人告訴你應該怎么做,我們一直在摸索,如何讓客戶和用戶認可我們。這6年來我們不斷的積累,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升職后管人、管事情等等都是挑戰。做產品不完全是發新聞和做專題,還需要理解用戶需求,這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比如怎樣通過活動影響廣告商、培訓機構,很多事情、關系是需要維護的,影響力才能拓展。專題、新聞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怎么讓影響力滲透到產業中去。
在這種情況下,9年來還是不斷的挑戰不斷的進步。大家現在都在談SNS、視頻,怎樣更好的利用它們?對互聯網從業者來說每天都是挑戰,覺得工作單調重復只是因為你想的不夠多。
不多說我自己了,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從用戶的角度看內容整合。
用戶角度和內容整合
這是我幾年來的心得吧,什么樣的內容容易受到用戶青睞?首先你要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條新聞就會有人看,這個專題就會好,不是。特別是做資訊、頻道有一個很大的屬性是服務性,對這點體會很深。
用戶是誰?用戶是最懶的,同時也是最聰明、最挑剔的。一張圖片放在搜狐首頁最下面,有人可能覺得用戶很懶,他未必拖動到最下面點擊。但他也是很聰明的,比如你放一張美女圖片或者其他讓人有點擊欲望的圖片,不要以為放在下面他就看不到,他還是會去點。關鍵是你怎么去體會用戶的需求。他也是挑剔的,如果你的標題起的差一點他都不會去看。
用戶就是網友嗎?未必。不同的新聞面向不同的用戶,拿我們教育頻道來說,用戶有可能是大學生,也可能是老師,還有可能是廣告客戶。所面對的人群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如果你搞不清楚這些你的新聞就沒有人看。
再說到產業鏈,像汽車、教育,數碼、IT這些,都是有產業的,那必然會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拿教育頻道來說,網友、讀者屬于下游,培訓機構是上游,中間還有廣告商之類。誰重要?應該分階段來看。比如說一個欄目在做影響力的時候要積累用戶再去影響客戶,通常是用戶重要。但這時能不能通過非常規的手段影響客戶?如果只是為了影響到產業內的客戶,在內容組織上就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可能用戶不愛看,但影響客戶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有人認為做影響力需要用戶多了才行,其實不是這樣的。有很多數據都是不透明的,你說多少就是多少,關鍵是你怎么通過一些手段影響到你想影響的目標。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