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載體的新聞媒體對標題的要求不盡相同。報紙以文字傳播為主,制作標題特別注意詞句的修飾,講究語言的“鮮活”,生動形象、含蓄凝練。廣播的新聞標題以聲音傳播,因此講究音韻的優美和響亮,上口順耳。電視兼具聲像和文字傳播,互補性強,其新聞標題追求簡明扼要,以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網絡傳真具有將文字、數據、圖片、圖表、音頻、視頻、動畫、色彩等各種技術手段整合為一體的特點,那又該具備什么樣的特點呢?
目前,我國網絡版報紙的新聞標題與紙質報紙的相應標題比較,有如下幾種情況:
1.網上新聞標題大多是報紙新聞標題的翻版
由于目前網絡報紙主要發布紙質報紙的全部新聞及其所屬的子報子刊的內容,因此,紙質報紙的引題、主題、副題悉數搬上,只不過字體、字號及標題位置的不同表現形式的差別消失了。在網絡報紙普遍人力有限的條件下,翻版紙質報紙標題不僅節省人力物力,而且能保證質量和權威性。
2.略去紙質報紙上較長的引題和副題,只保留主題
當報紙主標題是陳述主要新聞事實的實題時,網絡版往往直接轉用,而略去較長的引題或副題。如:
引題:國家工商局稱搶注成功之說不確
主題:“偉哥”中文商標未生效
網絡版標題只保留原主題。
3.將印刷報紙引題或副題作為網絡版新聞標題
當報紙主題是虛題時,就選用為實題的引題或副題作為網絡版的標題。例如:
主題:如意算盤落空之后
副題:默多克收購曼聯事件余波未了
網絡版上就把原副題用作標題,使讀者一目了然。
4.把紙質報紙兩行題或三行題壓縮綜合成網上新聞的一行題
如:
引題:江澤民會見意大利總理時說
主題:科索沃是南內部事務
網上的標題為:江澤民說,科索沃是南內部事務
5.自己制作標題
有時,紙質報紙標題并不完全符合網絡版的要求,或者尚不夠明確清晰,這就要求網絡的編輯不拘泥于紙質報紙標題的內容與形式,自己制作標題。如:
主題:郵電資費今起全面調整
副題:總體水平將大幅度降低
網絡版這則新聞的標題為:郵電資費全面調整因特網資費今起降低
我國網絡版報紙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不但從網站數量上及用戶訪問量上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在新聞的更新頻率、時效性、新聞的豐富性、信息服務的多樣性上,也已取得可喜的進步,但與國外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權威媒體網站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上述關于網絡新聞標題的探討我們也不妨借鑒一下國外媒體網站的經驗。
以《今日美國》報為例。它的主頁上部通常是與一則新聞圖片配發的兩條醒目的新聞標題,字體粗黑,是整個頁面上最突出搶眼的部分。在主頁上右側的“要聞”欄目中以及新聞主頁上,各分類新聞標題字體都加粗,而且極為簡潔,一般只有兩三個單詞,如:Y2K read ness(備戰千年蟲問題),Canada school shooting(加拿大校園槍殺事件),Web campaigning(網上總統競選)等等。而在這些極為簡潔的新聞標題下,都有一句表述準確完整的摘要,類似于新聞導語,概括了新聞的主要事實和最有“賣點”的部分。這種標題加摘要的形式首先以極其簡潔醒目的標題使讀者一眼瀏覽過去,就能獲取一條新聞最主要的信息,而且可能在兩三秒鐘內,獲取當日所有要聞的主要信息。如果想進一步了解,看看摘要就心中有數了;如果再想全面了解,就可點擊進去看全文。
由此,引發出關于網絡新聞標題的幾點思考:
一、主頁新聞標題應力求直接實在,簡潔明晰,不能照搬紙質報紙標題
用最簡潔的語言最直接地把主要新聞事實說出來,實實在在,而不必像傳統報紙那樣,講究各種修辭表達方式,講究生動形象、對稱有韻味等等,因為對于眾多網絡新聞消費者來說,短時間內盡快獲知重要新聞才是最主要目的。
二、網絡版新聞標題最好為一行實題,或者采用簡短的新聞摘要的形式
兩行題或三行題容易使讀者分散注意力,不能一下子抓住最重要的信息,所以最好壓縮為一行實題。新聞摘要的形式在一些西方主要新聞網絡媒體上被大量采用,并且深受歡迎,應引起我國媒體網絡業內人士的關注及借鑒。這一形式可使用戶在只瀏覽主頁及各分類新聞主頁的情況下,就能對當日要聞了然于胸。
三、當日最重要的新聞標題應被特殊處理,最醒目地突現在網絡版主頁上
傳統報紙上最重要的新聞一般都放在頭版頭條的位置并加以強勢處理,網絡版新聞主頁不具有報紙版位、版次、加框加線等版面編輯語言,但突出強調同樣可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比如,配發新聞照片,輔以大字號加大加粗處理的標題等。目前國內網絡版報紙主頁上,所有的新聞標題被一視同仁地排列在一起,不能一下子抓住讀者。而在國外主要媒體網絡版上,每日都有“焦點”,成為與其他新聞網站競爭的“招牌”。
四、網頁內標題最好比主頁標題標出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由于網絡版報紙二級或三級頁面的設置,主頁標題一般簡潔直接,而網頁內的文章標題相應地就要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似乎更接近于傳統報紙的標題。從主頁醒目簡練的標題到網頁內更具體明確的標題到新聞報道的全文再到相關背景資料和深入分析以及相關鏈接,層層遞進,向讀者提供全方位詳盡的報道。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